目前 , 国内外调查发现 , 儿童多动症患病率高达3%~7% , 男女比为4~9:1 。 部分多动症患儿到了成年后仍然有症状 , 这对他们的学业、身心健康、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都有显著影响 。
文章插图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 与同龄儿童相比 , 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 , 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 , 活动过度 , 性格冲动的综合症 , 不只是行为障碍 , 有时候也伴有神经运动 , 品行异常 , 情绪异常 , 社交困难。
多动症是天生还是后天引起?据了解 , 多动症是一种异质性的行为障碍 , 究竟是天生还是后天引起存在多种可能的病因引发 。
目前医学研究中 , 关于多动症病发的原因有多种 , 主要表现在:
(1)神经递质失衡: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以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紊乱 , 也就是中枢神经递质GABA(r-氨基丁酸) 、GLU(谷氨酸)、5-HT(5-羟色胺)、ACH(乙酰胆碱)、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六种神经递质的失衡 。
【儿童多动症|小儿多动症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症状?小儿多动症家长该怎么做?】(2)遗传因素:儿童多动症有家族倾向 , 即患儿的父母或亲属在儿童时期也曾有多动症病史 。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吉尔斯医生曾对孪生子进行过深入调查 , 结果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为79% , 而双卵孪生子的同病率只有32% 。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遗传因素与儿童多动症有密切关系 。
(3)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 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多动症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
(4)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 , 家庭破裂 , 教养方式不当 , 父母性格不良 , 童年与父母分离 , 学校的教养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
多动症的康复训练干预方法有很多 , 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复杂 , 应根据患儿病情的具体表现 , 制定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方案 。 目前 ,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在短期缓解部分多动症状 , 但治标不治本 , 更多地要依赖于心理治疗 。
文章插图
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 , 避免歧视、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 , 适当地利用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 在日常生活中 , 应多用积极表扬的语言 , 及时给予患儿肯定 , 多发些宝宝的闪光点 , 多对患儿耐心 , 贵在坚持 。
孩子多动症家长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作为家长 , 面对孩子多动症问题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
第一 , 应正确认识多动症
面对孩子多动症问题 , 家长首先要对多动症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 要明确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 孩子并不能控制自己 , 因此不能将孩子的病态行为误认为是“不好学”、“故意捣乱”等 , 也不要感到羞耻 , 要有耐心和信心 。 同时 , 家长要努力学习多动症的相关知识 , 及时掌握多动症儿童的心理 。
第二 , 多给孩子一些关心体贴
多动症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关心和体贴 。 作为家长 , 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 , 多给予父母的关爱 。 在日常生活中 , 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 , 与孩子交谈谈心 , 了解儿童的心理 , 多鼓励孩子 ,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疾病可以治愈 , 缺点是可以纠正 , 鼓励孩子 , 不要让宝宝产生自卑心理 , 更不要自暴自弃 ,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 预防儿童流感,请收好这份松江儿科专家的防护指南
- 儿童急救秘籍:家长、老师都应掌握儿童心肺复苏术
- 家长请注意!这10类药物,儿童谨慎使用
- 宝宝餐、儿童餐火爆市场!营养专家提醒
- 「校园新闻」小房子 大自然
- 儿童出现性早熟或与这几种原因相关,家长要引起重视
- 家长注意!11种儿童用药,列入黑名单
- 给未来媳妇做了一份儿童油条,她吓得连连后退,说不要吃“便便”
- 又见小儿误吞 透过X片医生看到他肚里有一串磁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