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是怎么回事?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什么场合下都有礼仪,哪怕是夫妻之间,也提倡举案齐眉。曾几何时的中国,更是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尊卑贵贱处处存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一套执行得有条不紊、中规中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不说是大逆不道,也会贻笑大方。
文章插图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就是无数规矩中的规矩,来自儒家的教条。因为君臣父子夫妻的讲究,就来自儒家思想。据考证,\"父子不同席\"最早来自于《论语·曲礼》,它是一部关于道德规范和礼仪的权威著作,里面有很多的讲究,现在看来也很有道理。比如\"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在一起吃饭的人达到5个人,应该给长辈另外设席面。\"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作为孩子,平时在家中不能占据中间的座位,坐席更是如此,不走当中的过道,不要站正门中间。\"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女人一旦结婚,就是名花有主,朋友要有所避讳,没有重大事情不能随便到人家那里去。“侍饭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
文章插图
\"侍饭于长者,酒进则起,拜于尊所\",跟长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要是长辈给你递酒过来,赶紧站起身来,毕恭毕敬表示感谢。\"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男人就该是顶天立地、遮风挡雨的,男人再苦再累到家了就不要轻易说出口;女人有什么烦恼也不要轻易给丈夫说,省的丈夫外出了做事情不专心。自己的姑姑、姐妹一旦出嫁,跟他们相处的时候就不能像以前那么随便了,作为侄子或者兄弟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能跟她们在一起。即使是父亲跟儿子,吃饭的是时候也不能在一起,要显示尊卑,不能搞乱了。后人继承发扬了儒家的学说,将里面的规矩进行了引申,既然父子不能在一起吃饭;那么以此类推,叔叔跟侄子也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也不是一个级别的,辈分不同。
文章插图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不仅是形式上的,其实也是内容上的,它时刻提醒人们,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地位有多高,不能以下犯上,要服从自己的长辈,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能乱说乱动。除此之外,子女跟父母在一起还有很多规矩,都必须严格遵守:\"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孝顺的孩子不能对父母隐瞒什么,也不能到处乱跑,去危险的地方,让你的父母为你牵肠挂肚,彻夜难眠;这都是不孝敬父母的行为。而且父母在不远游,更不能为别人赴汤蹈火,当炮灰献出自己的生命。还不能私自积攒私房钱,这都是不孝行为。
文章插图
作为子女,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穿衣戴帽也要处处注意,不能穿颜色过于暗的衣服,不能戴素色的帽子,以免看起来像服丧一样。一旦失去了父母,就不能穿色彩艳丽的服饰,不能戴过于时尚的帽子,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当父母不在了,也不能自由散漫,要服从叔叔的领导;叔叔也不在人世了,则要听兄长的。老父亲病危的时候,一般就会把儿女们叫到一起,谆谆告诫大家要听哥哥的话:\"除父长兄\",没有我,你们一切要听哥哥、嫂子的。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有的观念已经过时,有的依旧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遵守。
文章插图
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样的说法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已经成为过气的老古董规矩了,记得父亲健在的时候,经常把我们堂兄弟们几个都叫到家一起喝酒,还对我们说你们都别客气,一醉方休。而叔侄更是亲密无间,像知己一样在一起聚餐。所以说,“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说法,早就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