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和男友亲热,我们就离得越远 ” |关于依恋类型人格详解( 二 )


“ 越和男友亲热,我们就离得越远 ” |关于依恋类型人格详解
本文插图
△ 依恋焦虑的孩子在妈妈离开之后崩溃大哭
后期研究还发现了在实验中有些孩子的行为很难归于以上的任何一类 , 就把这些孩子描述为“混乱型”依恋;
早期的依恋类型 , 为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提供价值取向 , 直接影响到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与情感联结有关时的反应和表现 。
换言之 , 我们对伴侣所做出的行为模式和婴儿时对母亲的反应非常相似 。
我们是哪种 “依恋类型”的人(依恋类型的形成取决于先天的个性还有环境中后天的 , 抚养方式和成年后的经验)决定了我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表现自我 。
经过研究者的不断优化 , 成人依恋大致如下图所示(成人依恋图与婴儿依恋有一定不同 , 是将类型和维度综合起来考虑 , 得到一个两维度四分类 。 在这两个维度——回避亲密和焦虑被弃上的高低决定了不同类型 。 ):
“ 越和男友亲热,我们就离得越远 ” |关于依恋类型人格详解
本文插图
各种类型的表现
(1)安全型

  • 认为自己和别人是好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
  • 情感成熟较有弹性、对人有信任感
  • 能适度依赖、也不怕被人依赖
  • 给人空间、也能与人亲密
(2)痴迷型(焦虑-矛盾型)
  • 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认为别人是好的、行的、有价值的
  • 对爱饥渴、怕被抛弃、怕别人不与Ta亲近
  • 过度敏感、易受伤、对亲密关系爱恨交加
  • 常被抱怨不给对方空间、太过依赖
(3)疏离/回避型
  • 认为自己是好的、行的、有价值的
  • 认为别人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过度需要掌控 , 以事和物去代替人际关系
  • 不信任或依靠别人 , 也怕别人依靠自己
  • 常被抱怨太过于独立 , 不和人亲近
(4)恐惧/混乱型
  • 认为自己和别人都是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对爱饥渴却充满惧怕、无法相信人
  • 徘徊于麻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极端逃避型
  • 对亲密对象爱恨交加的极端焦虑型
总而言之 , 从依恋理论角度看来 , 很多人的不安全感是起源于婴幼儿时期与主要抚养者的关系 , 之后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 , 它便慢慢地表现出来 。
比如我闺蜜就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 , 爸爸总是很忙 , 没什么时间关心她 。 但是当她表现得很无助 , 很需要父亲帮忙时 , 便会得到父亲的关注 。
而另一位朋友则是另一种情况 , 他发现自己大发脾气 , 甚至不吃饭的时候 , 家人会很关注自己;
久而久之 , 他们也就习得了这些技能:
通过过度激活自己的情绪 , 来获得他人的情感关注 , 形成焦虑型依恋 。
“ 越和男友亲热,我们就离得越远 ” |关于依恋类型人格详解
本文插图
长大以后 , 这种习惯也会延续在她的恋爱关系中 , 以此获得另一半的关注和爱 。
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段对话 , 其中女孩子的表现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
他们会表现得 “很粘人” , 内心没有安全感 , 担心被恋人抛弃 。
一旦他们感觉不到被爱和关注 , 情绪就很容易崩溃 , 崩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表现得很无助弱小(比如委屈地掉眼泪 , 说自己多么难过) , 让对方觉得很愧疚 , 从而得到满满的关心和体贴;
另一种是大发脾气 , 把对方痛骂一顿 , 甩门而去或者干脆提分手(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 等着对方来负荆请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