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课本其实也不全对

资本家|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课本其实也不全对】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历史上有这样黑暗的一幕:20世纪30年代,当大萧条席卷世界时,资本家们宁可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在课本上,这种行为被诟病资本家的自私与冷酷,只会剥削底层百姓,到了后来,学者们试图以市场运作规律来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宁可倾倒牛奶也不愿提供给穷人,并非只是出于自私,这样做反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损失,维护市场运作。
 资本家|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课本其实也不全对
文章插图
这种说法看起来高大上,其中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但咱们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恐怕并没有那么复杂。先简而言之,资本家倾倒牛奶的初衷或许确实不是为了恶心穷人,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资本家不自私;同时,所谓“市场”与“规律”那些听起来冠冕堂皇的借口并不能为此事开脱,但它背后的一些现实问题,也确实让浪费成了几乎唯一的选择。但与课本不同,那段历史里,亲手倒掉牛奶的恐怕不是资本家,但却让资本主义丑恶的一面更加令人憎恨。
在讨论问题之前,咱们需先搞清楚当时美国牛奶产业是怎样的。在那个时代,有多少家庭能喝上牛奶,这被视为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衡量准绳之一。而到了1929年这个时间点上,美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牛奶价格也是节节攀升,当年,每100磅牛奶的零售价一度达到4.79美元,奶农在其中的收益比重也达到46%,几乎占到一半。如此巨大的利润吸引着大量农民转向奶业,而在技术的刺激下,美国牛奶年产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提升,1929年全年的产量达到110.5亿美国加仑。
 资本家|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课本其实也不全对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当时美国的市场过分强调“自由”,而并不是每个农民都有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那样的宏观眼光,只知道那条路子有钱挣就走哪条路。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奶业其实已经发展过剩了,甚至畸形得可怕。咱们举个具体例子:以威斯康辛州为例,全州有超过70%的农场养奶牛,而该州农场的总面积又接近65%——可以说,威斯康辛州几乎到处都是奶牛,这样的状况已经十分可怖的。然而,奶农的数量却有增无减。
问题是资本家们精明着呢,他们深知无论牛奶产多少,喝奶的人就那么多,牛奶需求量总有个边。因此,资本家才不会“照单全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政府就对牛奶进行分级分类,根据牛奶乳脂含量和其他品质标准,对奶农和乳产品划定成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奶农是有保障的,就是说他们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上层社会的认可,而其产品会直接由政府或是相关机构出面收购,可谓是旱涝保收;而其他奶农美名曰“独立奶农”,实际上就是自负盈亏。
 资本家|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课本其实也不全对
文章插图
纵使是大萧条这样严重的灾难,民众也需要有一段反应时间,而正是趁着这个间隙,资本家们玩了一手相当阴狠的操作。在1930年初,包括美国乳制品公司在内的美国奶业巨头联合提出了一套规则,他们以“保护市场”为由,将牛奶收购价格摆得很高,实际上,正如咱们刚刚所说,只有那一小部分“优质”奶农的产品被收购,而剩余的独立奶农根本没人管。
或许在大萧条初期,奶农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不久,这部分不受政府和财团保护的独立奶农就不得不尝试着降价来提升销量。除去政府给的收购价格,1930年中旬,牛奶已从近5美元的零售单价下降到了3.48美元;而到了1931年1月,牛奶零售价又降至2.25美元。随着大萧条破坏的加重,牛奶干脆变成了“白开水价格”:到了1933年4月那会儿,每100磅牛奶的售价跌破1美元,根据当年纽约州的相关调查报告表明:“牛奶的实际收购价格已无法维持奶农生活,大部分奶农无法承担生活必需品。”无奈之下,大量奶农宣告破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