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隐士情怀或大或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多数人只是仅有这种想法而已,碍于家庭,环境等各种原因难以实现。不过,今时今日亦有少许人抛却一切,投身山川河流之中,过起了遁世不出闲云野鹤的隐士生活。而作为隐居圣地的终南山上形形色色的隐士不在少数,他们大抵都是一些有故事的人。
文章插图
终南山的隐士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作品《空谷幽兰》问世让人们了解到在终南山隐居的传统依旧保留,将近五千多位来自山河各处的修行者隐居其中,过着与千年前相差无几的生活。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在主流社会之外,有这样一群生活远离都市,与群山、清风为邻的人。
文章插图
真隐士如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秦末汉初亦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时称“四皓”,“汉初三杰”之中唯一功成身退的张良,药王孙思邈,全真教王重阳……都曾先后隐居终南山。近代为人熟知的大居士高鹤年先生也曾在此结庐隐居,今时茅庐犹在。其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陶渊明了,众所周知陶渊明曾经仕途不顺屡屡受挫,当他看透一切之后便就此隐居。而争议所在便是他的那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关于难受究竟是否是终南山至今不曾得出结论。而现如今终南山上近五千余名隐士也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便是真隐士。
文章插图
之所以称之为“真隐士”,是因这一部分人已经彻底断绝了俗世杂念不再贪恋红尘,彻底的隐居在终南山上避世不出。任由世事漫随流水,已然与之无关。就像是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般,他们将剩下的余生定格在终南山上。然而这一类真隐士却并没有太多,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且多数处于一个不容易被人找到的环境之中。他们习惯于清静无为的生活,旁人突如其来的打扰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多是看透了一切,只想在这处安静之地就此老去罢了。
文章插图
半隐士在终南山五千余隐士之中绝大部分都属于半隐士。他们并不像真隐士那般彻彻底底斩断红尘羁绊抛却所有前尘往事。半隐士指的是那些与俗世之间依旧保有一定联系,只是因为感情,事业抑或是其它某些方面受到巨大挫折,难以从前尘旧梦之中脱身,继而选择在终南山结庐修行磨砺心性。这些半隐士占去终南山隐士的多数,他们有的人在俗世当中本身就是孤苦一人,有的则坐拥和睦美满的家庭,有身家富裕者亦有负债累累者,各式各样的人约莫都有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而当他们踏进终南山的那一刻把所有的故事暂且忘却掀过,所有人都一样只为求道而来。“道”为何?遍观所有隐士无论真隐士抑或是半隐士,所求的不过是心底以及灵魂深处片刻或长久的安宁。
文章插图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人类的欲望也在不断增长。由最初的衣食无忧到后来的权利,地位,金钱等等,与之随同的是不断攀升的压力。而造成这一切的本质所在正是因为无穷无尽的欲望。终南山以及诸多山林野地之中偏僻且静谧的环境有助于心灵的安定,离开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质,贴近于自然。人的心灵回归到最初无欲无求的状态,因而得到一种安宁,仿佛一下从半生颠沛的漩涡之中挣脱开来。而那些繁杂沉重令人窒息的故事也被悉数抛之于脑后,无需再理会,好似一个新的自己就此诞生。因而终南山上形形色色的隐士大抵都是一些有故事的人,他们将故事埋在了山脚下埋在繁华的都市中,轻装登山如羽化飞升,再与前尘无半点瓜葛。
推荐阅读
- 他是梁山上的好汉,却对宋江心怀怨恨,最后得以善终还被皇帝重用!
- 他是梁山上最可恶之人,自毁前程还要害兄弟落草,最后果真遭报应
- 85岁女隐士:曾打坐108天,40年不见家人,儿子结婚也不回
- 武当山上的“夺命龙头香”,百年来殉命者不计其数,如今稍有改动
- 梁山上第一个看清宋江的人,临终前故意留下遗言,却没人听懂
- 梁山上第一个看透宋江的人,临终前留一句遗言,揭露宋江天大阴谋
- 梁山上唯一的“三无人员” 人缘人品都最差
- 梁山上有6个不义之人,他们本该被处死,宋江却选择包庇他们
- 梁山上此人最憋屈,外号比林冲霸气,胆子比武松大,却只排名地煞
- 梁山上有能打败卢俊义林冲武松的,除了他们三个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