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穿越历史岁月探求龙门造像图像史

看完之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想提前知道更多精彩资讯就来关注小编吧!哈喽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天,很高兴大家点开小编的文章,小编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历史|穿越历史岁月探求龙门造像图像史
文章插图
穿越历史岁月探求龙门造像图像史潘捷潘捷 Jay Pan.古董艺术文化推手,专注文物鉴赏研究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现任CHRISTIE'S 佳士得中国区艺术顾问法国的色伽兰在《中国西部考古记》曾经提到“龙门造像具有艺术及技艺的优势,为别处工匠所不可及”。瑞典的喜龙仁在1925年就已将龙门的大佛与摩西做了对比:“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某些中国佛像、罗汉像作比较,例如把龙门大佛放在摩西旁边,一边是变化复杂的坐姿,突起的肌肉,强调动态和奋力的戏剧性的服饰,一边是全然的休憩,纯粹的正向,双腿交叉,两臂贴身下垂,这是一种自我关照的姿态,没有任何离心力的运动……其外衣虽然蔽及全身,但体魄的伟岸,四肢的形象,仍然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严格地说,衣服本身并无意义,其作用乃在透露内在的心态和人物的身份。发顶有肉髻;双耳依据传统格式长垂;面型方阔,散射着慈祥而平和的光辉。几乎没有个性,也不显示任何用力,或任何欲求。这面容所流露的某一种情绪熔与整体的大和谐中。这样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沦”。龙门石窟究竟有多少精美绝伦的艺术被盗凿,迄无准确之统计。尽管如此龙门仍以现存2100多个窟龛,数以万计的造像和近2800品碑刻题记而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由于历史原因,龙门石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无头的造像,就连几厘米的小佛像头部也不能幸免。郭玉堂《洛阳古物记》(手抄稿本)曰:“洛阳传曰,初生宋赵太祖,天红三日,今曰火烧街。当时人曰龙门石佛成精,去打石佛,残去多数”。元人萨天锡《龙门记》云:“诸石像旧有破衅及为人所击,或碎首或捐躯,其鼻耳其手足或缺焉,或半缺全缺,金碧装饰悉剥落,鲜有完者”。可见在龙门一带很早就有因迷信思想而毁坏造像的传统。另外,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文物盗窃者与中国文物倒卖商相勾结,对龙门进行了有目的地盗凿,使龙门造像毁坏多处,其中就包括精美的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1950年以后,龙门杜绝了破坏现象,即使在十年文革期间,在文物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龙门石窟依然保存了旧有的原貌。龙门造像的目的所在,多是为了祈福禳灾,广植功德,这点充分表现在了造像附属的功德记中。这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为寄托自己不同的心愿所镌刻的造像,今天已基本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宗教价值,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乃至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历史|穿越历史岁月探求龙门造像图像史
文章插图
宾阳洞内的主佛现状
 历史|穿越历史岁月探求龙门造像图像史
文章插图
瑞典喜仁龙民国时期拍摄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包括南洞、中洞和北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其中仅中洞的开凿就花费了24年时间,其富丽堂皇的景象是龙门众多石窟之冠。洞内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印。台座前面站着两头狮子(已破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弟子,分别是阿难和迦叶。大背光上装饰着莲花和常见的传统植物纹饰,背光上有六尊跪着的菩萨(顶部可能有第七尊)。洞内最早的题记年份是公元595年,其他大部分都是七世纪上半叶。洞内大量艺术品完成于初唐,不过从衣褶分布和装饰风格看,造像的主要特征依然属于北魏时期,只是后人也有修补。根据老照片以及相关资料考证: 宾阳中洞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在盘坐的双腿上,有模糊不清的几处墨迹。其中一处墨迹应应该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上写“大正六岁五月十七日森田番郎”字样——这就对照片的拍摄年代给予了一个确凿的证据。在这处墨迹的旁边,还有当时驻军的“墨宝”,可辨识者有“河南陆军第三旅工程二营”,“...军路第四营第三...各位升安”,“二人同路之龙门,宾阳洞内见佛恭,...午修成神”。除了上述墨迹外,其余如“陆军少尉”、“陆军上将...先生”、“河南陆军工程第二营...”等字样,也都是当时的驻军所留。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龙门石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清理和科学保护工作。从老照片上看,宾阳中洞力士上方存在着将壁面小龛打破后搭建的木构屋檐,这些东西于20世纪60年代已被拆除,而老照片上面力士右脚外堆积的垃圾、佛像上的油烟等,也早已被清理干净......一个百年后,再走进宾阳洞,它依然是龙门石窟命运的缩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