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考察者在大石头旁合影。相金玉 摄当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筑大通、永安、白塔三城,分兵驻守,设大通卫(治今门源)。乾隆九年(1744年),卫守备孙捷会同西宁道佥事杨应琚在白塔城(今城关毛伯胜)修建卫署,将大通卫治从门源迁至白塔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西宁府属大通卫为大通县,县治在伯胜堡,将西宁所属北川十堡(永安、庙沟、平路、柴家、毛贺、新添、东流、石山八堡及黄家、杨家两寨)划归大通县。全县共有33堡(河东6堡、河西8堡、河北9堡、河南10堡)8000户38101人。大石头的铭文镌刻于乾隆四十一年,亦即公元1776年,是大通卫治从北大通迁到毛伯胜以后的第32年,改县后的第15年。这一年,清乾隆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叛乱。此战役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历经29年,被列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大小金川的平定,标志着清政府对川西地区的完全控制。从雍正三年到乾隆四十一年的近半个世纪里,大通地区的各族农户已经开垦了相当规模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全县种植农作物品种由简到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胡麻、油菜、燕麦、马铃薯等,可以自给自足。1776年,对于世界来说,也是非凡的一年。7月4日,位于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宣布独立。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年,英国发明家、企业家詹姆斯·瓦特发明的人类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在波罗姆菲尔德煤矿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工作状态,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珍贵的历史文献界碑所在地属于黑林河流域上游脑山地区,当时尚未建村居住,应该处于半农半牧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下的土地(草山)拥有者之间可能发生了草场或土地纠纷,当时大通已经改县,县衙离事发地不到二十公里,由当地乡绅或者官府出面调解,达成共识后,三方签订契约勒石为界。根据行文语气和落款格式,应该是官府参与主持了此事。因为从有关青海的清代文献资料中发现,凡是官府颁发的文书中,其行文语气多有“某堡”“回民”“番民”等字样,落款都以皇帝年号纪年。这通石刻界碑,至今已有244年之久,是大通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铭刻类契约。公元2003年,我们在整理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西宁分卷》时,在大通极乐乡发现了十几份土地交易文书类契约,最早的一纸发生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其余契约发生年代较晚,以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发生的居多。中国是有着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私人土地的买卖、典当、租佃、招佃以及银钱借贷等,形成了大量的契约文献,这些文献既真实而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时本身也作为制约人们交易行为的特殊手段,直接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发挥作用。我国发现的契约最早为西汉时期的,此后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时间,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状况,有着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大通发现的这些契约,有不少发生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如极乐堡回族关于交易土地的契约、承继家业立嗣的契约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同其他民族及外界的联系情况以及社会发生变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这些文献资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损毁等原因,所存稀少。可以说,大石头界碑铭文的发现对研究当地民族迁徙、民族关系、农业经济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这种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文/韩福良刊发于《青海日报》责编/亚君监制/胡芝蓉 总监制/薛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亚坤夜读丨多面天心(有声)
- 老汉挖出18颗石头,穿起挂在牛脖子上,不料是价值千万的国宝
- 乍一看是“黑色石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墨翠,墨翠怎么选购
- 此人精通奇门遁甲,主公兵败被追杀,他用石头阵退敌
- 席刚作品:石头记
- 真正的“难得一见”,把长近2米的石头刻成山水画,还制成了茶盘
- 曾经“价值”几十万一块的石头,现在十几元就能够买到,究竟咋了
- 这些石头,值得分享给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