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孟子:我没有,这不是我说的

大家好,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封建时代,我国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自先秦以来流传了两千余年,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有很多人认为,儒家提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理念,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服从于封建皇权,是统治阶级奴役、压迫人民的帮凶。而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自然也遭到了无情的批评,近现代还有人曾喊出“砸烂孔家店”、“批判孔老二”的口号。假如孔子与孟子地下有知,一定倍感委屈,因为他俩从未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话,恰恰相反,他俩都认为应当限制君主的权力。
 孔子|儒家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孟子:我没有,这不是我说的
文章插图
周代采用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封给了诸位大夫。因此诸侯对天子、大夫对诸侯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能以下犯上,比如诸侯兵强马壮可以欺负天子,大夫实力雄厚可以欺负诸侯,所以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礼坏乐崩,十分混乱,战争不断。孔子见到春秋时代的混乱,想要重建君主的权威,孔子理想的社会是:诸侯尊重天子,大夫尊重诸侯,大家各安其位,而不是犯上作乱。孔子主张的并非无条件地服从君主,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这句话意思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可见,孔子摆在首位的是对君主的要求,他认为君主以身作则,然后臣子才会效仿。假如君主做的不对,臣子自然也会犯上作乱了。孔子经常会说类似的话,例如当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事时,孔子说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孔子的意思是:“政”就是“正”,所以行政就要行为端正。如果君主行为端正,臣民们谁敢不端正呢?
 孔子|儒家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孟子:我没有,这不是我说的
文章插图
《论语·子路》也记载了孔子的类似言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君主立身端正,就算没有发布命令,臣民们也会主动为君主做事;如果君主立身不正,就算发布了命令,臣民们也不会服从的。可见孔子强调不是臣民对君主的服从,而是君主君主对于臣民的号召力。在先秦时代,如果一个大臣对国君不满,可以选择离开,到另一个国君去谋求官职。孔子自己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时孔子是鲁国大夫,有一次鲁国国君举行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一看:这也太不像话了,便离开了鲁国。孔子当然不是在乎祭肉,而是在乎周礼。因为按照周礼,诸侯完祭祀完毕,应当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见国君没有分祭肉,违背礼仪,又见他沉湎于女色不理朝政,便失望地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去其他国家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孔子本人绝不会一根筋地效忠于某一位君主,又怎会认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呢?
 孔子|儒家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孟子:我没有,这不是我说的
文章插图
孟子生于战国,这一时代比春秋更为混乱,孟子的思想也比孔子更加激进。孟子的思想是民本主义,他认为百姓的地位在国家之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观点是,君主要对百姓负责,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就有资格统一天下,成为新的天子。所以孟子非常赞许商汤与周武王,认为他俩起兵推翻了夏桀和商纣的暴政,这不是犯上作乱,也不是弑君,只是诛杀了两个独夫民贼而已。孟子还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们发出了愤怒的批判之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你们这些统治者,自称是百姓的父母,可你们tmd厨房里放着肥肉,马厩里养着肥马,但国内的百姓面黄肌瘦,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你这是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同类相食,人看了都很厌恶,你哪还有B脸说自己是百姓的父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