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为人所称道。世人都云昭君深明大义,以一己之力,换得大汉和匈奴之和平。可是又有几人能懂她心中的苦闷?就像杜甫所言“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两句出自他的《咏怀古迹·其三》,全诗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插图
这是杜甫在路过昭君村时,有感而发所写的。安史之乱结束后,好友严武去世,失去依靠的杜甫便离开成都草堂,一路漂泊。他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故居、昭君村、永安宫、武侯祠等地方,怀着对古代先贤的敬意,写下了五首怀古诗。昭君这首是第三首,也是最出名的一首,还入选中学教科书。
 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插图
诗歌首联写的是生养昭君的故乡。远远望去,湍急的江流随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峡谷,奔赴荆门山,那里便是王昭君生长的乡村。据说杜甫写这首诗时,是站在夔州的白帝城上,那是三峡的西面,地势极高,登高远望,群山万壑尽收眼底。诗中一个“赴”字,便将三峡山水的奇险生动,奔流不息,写到了极致。很多人认为开头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像是“生长英雄之处”,可是接着的下句写的却是佳人,似乎有些违和感。但是昭君她不是普通人,当年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打得匈奴俯首称臣,是西汉的大英雄,而昭君以一介女流之身,和亲塞北,换来几十年的和平,也是大功臣,也担得起“英雄”的称呼。杜甫之所以开头写得如此“惊天动地”就是为了肯定昭君的功绩,抬高她的地位。
 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插图
接着的颔联短短两句便道出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她从皇宫离开,千里迢迢远赴塞北,最后只留一座孤坟对着黄昏。“青冢”指的便是昭君墓,据说塞外遍地白草,只有昭君墓上绿草茵茵,故有此名。其实关于昭君结局也算是个未解之谜。她本是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去世后,按匈奴风俗,她要嫁给前阏氏之子,昭君不愿,曾写书求归大汉,却遭拒绝。后来她忍辱嫁给新单于,而新丈夫去世后,匈奴人竟又要她嫁给名义上的“孙子”,不堪此辱的昭君自尽身亡。当然这些历史上并没有真实记载,但估计真相也差不多,或者更残忍。千里远嫁,最后只余一座荒坟,是何等悲凉,杜甫这里并没有具体写昭君出嫁后有多惨,仅是“独留”这一句便道尽了她的凄凉结局,令人无限同情。接下来的颈联是承接颔联的两句,进一步刻画昭君的悲惨身世。
 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插图
昏庸的君王只凭画师所绘之图判定后宫女子的美丑,月环佩叮咚,那是昭君魂灵归来。这里的第五句承接的是第三句的“一去紫台连朔漠”,历史都说昭君是自请出塞。但若非迫不得已,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嫁与异族?王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自是倾国倾城。然而她却因得罪了画师毛延寿,而使最终到皇帝手中的画像被丑化了。不想一生埋葬后宫的她最后只能和亲远嫁,倒也赚得了流芳百世的美名。杜甫这里是讽刺当时的汉元帝昏庸,只凭画像,便葬送了昭君的一生。不过若昭君成了汉元帝的妃子,也许就不会有“落雁”的美名,也不会跻身“四大美女”,不知对她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世人|世人都说昭君伟大,杜甫这首诗却道出真相,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插图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说出了昭君心中的怨恨。她所弹奏的胡音琵琶千古流传,曲中蕴含的分明是她满腔额怨恨啊。如果说前几句还只是感怀昭君的身世,那么这两句写的便是明晃晃的怨恨之情了。昭君出塞时,正是悲秋之际,一路马嘶雁鸣,她心绪难平,拿出琵琶,拨动琴弦,哀伤悲壮的琵琶声引来了南飞的大雁,它们看到马上弹奏琵琶的美丽女子,竟忘了抖动翅膀,从空中跌落,于是昭君便有了“落雁”的美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