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世界文化遗产之 明清皇家陵寝

标准Ⅴ:明清陵寝是对盛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信仰、世界观和风水理论的辉煌图解。它们既是埋葬显赫人物的庞大处所,又是演绎中国历史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舞台。
 皇家|世界文化遗产之 明清皇家陵寝
文章插图
 皇家|世界文化遗产之 明清皇家陵寝
文章插图
1
 皇家|世界文化遗产之 明清皇家陵寝
文章插图
明清皇家陵寝丧葬文化登峰造极之作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皇家陵寝”位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和辽宁省,包含了从1381年正式动工、几万名工匠耗时数十年完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以及几乎所有的明、清皇帝及其后妃、其他亲属等的陵寝、墓葬,直到1915年最后一位入葬皇陵的清朝光绪皇帝清西陵的崇陵。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人们对灵魂和死后世界/阴间的存在的笃信,造成了中国社会“厚葬”、“事死如生”的社会风尚。封建帝国统治者皇室丧葬的奢华和隆重则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常倾举国财力、物力、人力,汇聚全国能工巧匠而为之,以确保先祖死后的“享乐”与“尊崇”,树忠孝楷模,并祈佑江山永固。因而,帝王陵墓总是会在地面和地下建筑、装饰、雕刻、绘画、随葬品、设计组合等各个方面,留下同时代最高水平的作品、成就,以及其他史籍文物。“明清皇家陵寝”包含了数不胜数的文物精华。如明十三陵地宫中以皇冠、凤冠、龙袍而驰名的几千件出土文物、奇珍异宝;清东陵乾隆皇帝九券四门54米进深、满布佛教雕刻、人称“石雕艺术宝库”的裕陵地宫;慈禧太后定东陵陵寝名贵黄花梨木的木构架和精美绝伦的彩绘;清西陵雍正皇帝泰陵大红门前宽阔广场上朝向三方的三架高12.7米、宽31.85米、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青白石料建造的巍峨高大的石牌坊等等,无不如此。每座陵寝前都会有“神功圣德碑”一类歌功颂德的碑记。更重要的,是每座陵寝的主人都关联到中国最后两代大一统封建帝国500余年风云变幻历史中不同的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是物证的明清历史。同时也包括了明代建文帝的遁逸和景泰帝的曲折经历、清西陵雍正皇帝“无头之谜”、乾隆皇帝“香妃墓”的故事等记载或传说。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扩大了祭殿建筑,使得后来汇聚的皇家陵寝园区,丧葬制度更加系统、规范。遵从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依陵区第一座祖陵建主神道,其他陵寝环伺周边;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布局顺序一般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石案、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制作无不极尽精巧。有关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很严格。总体而言,各个陵寝又有变化和例外,有的例外反映出特定的历史和事件,是以物见证明清历史的生动说明。“明清皇家陵寝”的环境感应令人震撼和遐思。陵寝建造首重选址和布局,严格遵循风水理念和传统。大环境会有山环水绕。前有朝山,后有靠山,朝山和墓园之间还会有案山,三山连为主轴线,神路数公里,左右环护,气势恢宏。每座陵寝又各有自己的环境体系。所有陵园内及周围以长青的松柏树为主,植被郁郁葱葱,古树名木众多。这为后人留下了宏大、庄严、肃穆、静谧的特殊品类文化景观。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审议通过将湖北钟祥县明显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易县清西陵以“明清皇家陵寝”名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上,同意扩展至北京明十三陵、江苏南京明孝陵;2004年,在中国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上,同意扩展辽宁沈阳清永陵、福陵、昭陵,列入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明清皇家陵寝”符合如下世界遗产标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