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静笃君按:艺术家希望能够远离当下,于是他们在内心转向了古典时代,那是一个与当下完全相异的理想化的古代。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有这样一群青年艺术家,他们大都是二零、三零后,活跃于1847年至1863年之间的欧洲画坛,其作品大都取景于想象中的古希腊、古罗马场景。在西方艺术史上,这群艺术家被称为“新希腊人”(Néo-Grecs)或“庞贝画家”(Pompéistes)。但也并不是所有古典主义时代的知识精英都将古罗马视为国家的理想形态或社会生活的完美模式,也有人将古罗马视为因奢靡享乐之风盛行而迅速转衰的淫邪世界。杰洛姆的代表作《角斗士(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1872)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粗鄙野蛮过度暴力的古罗马: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角斗士(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1872)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法国学院派画家杰洛姆 作
现藏于菲尼克斯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角斗士》中,杰洛姆描绘了古罗马角斗士表演中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胜利的角斗士手持利剑,脚踏失败者的脖颈;他正望向观众席,等待着嗜血的古罗马观众们将拇指扭转向下,将失败者送给死神。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2000年电影《角斗士》剧照
这幅画被命名为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在古罗马角斗竞技中,观众如果将拇指向下,战胜者就会把战败者杀死;观众如果拇指朝上,那么战胜者就会放战败者一条生路。因此,画面中躺着的那位一息尚存的失败者,也正向观众伸出三棵手指,这是请求赦免的手势,他正在胜利者的铁蹄之下向观众求饶: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角斗士(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1872,局部)
法国学院派画家杰洛姆 作
现藏于菲尼克斯艺术博物馆
然而,任何求饶带来的只能是侮辱。连看台上的皇帝也正扭头面向群众,等待着看客们的生死判决: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角斗士(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1872,局部)
法国学院派画家杰洛姆 作
现藏于菲尼克斯艺术博物馆
看台上有一群亢奋的女人,正是她们最终决定了斗兽场上失败者的生死: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角斗士(Pollice verso“拇指向下”)》(1872,局部)
法国学院派画家杰洛姆 作
现藏于菲尼克斯艺术博物馆
她们就是维斯塔贞女,战胜的角斗士要请求她们抉择失败者的生死,失败者要向她们伸出三棵手指,请求饶命。然而,贞女们自从走进斗兽场的那一刻,就已决定抛却怜悯心——世界对她们有多冷,她们就有多狠来回报世界——失败者的命运就此被封印。他不得不跪在胜利者面前的大地上,静待死神到来:胜利者将用利剑抵在失败者后背左上,然后缓缓向下推入。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维斯塔护火贞女》(1727)
法国画家让·劳(Jean Raoux)作
现藏于里尔美术宫
这群冷血的女人被称为“维斯塔护火贞女”,她们是古罗马农神和灶神维斯塔的女祭司,负责守护维斯塔神庙内的炉灶,使圣火不熄,侍奉神的女祭司们为此必须守贞至少三十年。
 院派画家|《与艺术沾边·670》贞女的抉择
文章插图
▲ 油画《维斯塔祭祀》(1710)
意大利巴洛克画家马尔凯希尼(Alessandro Marchesini)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