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 三 )
二是单纯地诱导儿童过度运用机械识记 , 死记硬背也是错误的 。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 , 确实运用的是先背后记的教学方法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 , 儿童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 社会也始终没有形成儿童文化 , 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的教材 。
而蒙学读物只是把成人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按音节排列成短句 , 听起来好像琅琅上口 , 实质依然是成人读物 。 加上私塾的老师也没有经过师范教育 , 恐怕也很少备课 。 于是 , 让儿童死记硬背成了一种最省力 , 也最便于检查的教学方法 。 何况 , 当时的教学科目单一 , 四书五经可以有口无心地背诵 。 换上个数学公式推导或理化实验 , 光背就不中用了 。
文章插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 , 幼儿的识记规律是机械识记用得多 , 而意义识记效果好 。 机械识记并不是幼儿记忆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学习方式 。 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 , 在儿童教育中一味鼓励儿童运用机械识记 , 形成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 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 这些儿童思维消极 , 智慧发展不良 , 不习惯于钻研 。 随着学习范围的扩大和学习难度的深化 , 机械识记应付不了学习要求时 , 学习就变的困难起来 。 许多学习困难学生就是这么造就出来的!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特征也不是以机械识记为主的 。 因此 , 在早期教育中片面开发儿童的机械识记不利于幼儿认知的全面发展 。 我国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尤其不宜提倡 。
教育就是要把最美的、最好的事物捧到孩子的面前 。
我们可以弥补伤害 , 却无法补偿遗失的美好 。 那些童年受到某种伤害的经历或许在未来得以补偿、修复 , 但是那部分缺失的美好经历、幸福体验则是他一生发展都无法弥补的“神秘拼图” 。
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 , 如果受到不好的经历会造成他一生发展的障碍 , 但如果他能感受到的美好、幸福、喜悦 , 这会为他一生发展打下温暖的底色 。 这是他未来发展遭遇巨大困难甚至是厄运时 , 不会放弃自己、抛弃世界的秘密 。
早期教育重要未必因为它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 而是它影响着孩子一生发展的方向 。 早期教育是要为孩子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 而不是某一固定的方向 。 因此 , 试图用一种方式塑造所有孩子 , 甚至声称培养儿童天才 , 这是极其危险的 。
孩子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继承者 , 享有者 , 但他们不是承载文化的容器或是工具 。 明白这一点 , 我们就能很好地识别早期教育中哪些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适宜的 。 因为传统文化未必都是优秀的 , 优秀的传统文化未必是适宜幼儿了解、体验、学习的 。
那些适宜幼儿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才是早期教育需要引入的部分 。 这才真正把孩子作为我们文化的继承者来培养 , 而不是机械没有自主意识的文化承载容器 。
总而言之 , 早期教育很重要 , 但是不用过度强调 , 它只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 我们不能迫切地期待在这一阶段培养出天才儿童 , 更不必执着于某一教育模式来“揠苗助长”他们的发展 , 也不用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谓的优质文化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他们 。 让孩子慢慢成长 , 用专业地爱去陪伴他们成长 , 用优秀的文化去滋养他们的心灵 。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 , 尊重原创 。
本文内容作者系王振宇教授 , 原文载《教育导刊》 , 标题为:《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我们删除 。
推荐阅读
- 华爱华:早期教育实践中的六对关系
- 3岁前,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该怎么做?每个年龄段学习内容不同
- 孩子缺乏责任感?巧用三个办法,让娃成为敢于承担的“小勇士”
- 孩子出生后头三年接受的早期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能力
- 脑科学与教育 | 童年记忆对人的行为和认知会产生深远影响!家长请重视早期教育
- 敢于行动,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
- 早期教育很重要,6岁前家长把握三个“关键期”,孩子聪明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