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清朝时期为什么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科举是我国古代国家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相对而言,科举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考试,也是古代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子弟出头的最佳方式。士子读书人都希望在科举中独占鳌头,如果得了状元那是前途无量、光耀门楣的事。不过这状元一次科举全国只有一个,想拿个状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比现在考清华、考北大可难多了,有的省份几十年甚至都出不了一个。比如清朝时期,中国的科举状元一半以上出自江浙,内蒙、吉林、黑龙江等不少省份一个都没出。那么为何清代的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一带|清朝时期为什么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文章插图
第一,江浙地区是清朝时期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素有“苏湖熟、天下足”、“衣被天下”的说法,清朝的半数赋税都指着江浙地区。古代生产力落后、经济条件差,一般人根本读不起书。大部分人连养家糊口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十年不事生产的寒窗苦读。而江浙地区不同,当地经济发达、生活条件优越,所以读书人数量多,读书条件也好,这是江浙地区科举人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使现在,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上大学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指望出高考状元。
 一带|清朝时期为什么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文章插图
第二,江浙地区地少人多,读书是人们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人中举会为整个家族带来丰厚的利益,所以整个家族都会不遗余力的保障子女的教育,这种情况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这种家族式的投入自然产生了丰厚的回报,使得江浙地区文风盛行、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和有名望的家族。同时,江浙地区出的人才多,当官和经商的也多,当地人及其注重乡土情谊,同乡之间相互提携帮衬,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人才越出越多,以致于垄断了大部分科举状元。民国时期,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江浙人占据了教育界的和学术界的大部分要职,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和蔡元培有很大关系,因为两个人是同乡。
 一带|清朝时期为什么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文章插图
一带|清朝时期为什么科举状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第三,江浙地区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传统。古代北方动乱不休,我国北方人口几次南迁,尤其是宋朝以后,江浙地区获得飞速发展,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发达的经济条件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带动了当地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向教育方向倾斜,很多外省的资源也流向江浙地区,使得江浙文化和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以学校为例,当时全国近半的书院和私立学校都集中在江浙。作为全国教育水平最发达的地区,科举人才和状元出的多自然很正常。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江浙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战乱,科举霸主地位才开始衰落,遭到湖湘、岭南等地的挑战,不过其文化和教育仍然非常发达,一直持续到现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