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檀渊之盟宋朝人真的吃了亏?你的经济头脑还不如古人( 二 )


“国体为重,请官家三思……”
听到寇准说请他御驾亲征时,赵恒心中不是没有动容。
他不是寻常的王族贵胄,只知锦衣玉食,结党营私。
少时,他在诸王中最受太祖偏爱,因他与兄弟游戏时,尤喜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屡屡得胜。
随着年纪增长,他自知有太子、二哥在前,皇位根本轮不上他,再表现锋芒,无异于自招祸患。谁知,大哥二哥相继出了事,皇位真的落在了他身上。
太祖看中他,不仅是因为他的勇气,更是欣赏他的果敢谋略。
江山危亡肩负于他一人,他赵恒要担得起,也要守得住。
“朕方才已经答应寇相,金口玉言,但无更改!朕决定御驾亲征,守江山,朕相信寇相,也相信诸卿,各自去准备吧。”
1.战略自卫
决定战事,只需要一瞬间。
但要想击退辽军,敌我双方差距过于悬殊,宋人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从兵力上,辽人兵分三路。包括贵族麾下兵强马壮的私甲部队,平时充当领主的侍卫,战时则和领主一起冲锋陷阵;其次还有东北能征善战的奚人、渤海人以及西部边区的党项等部族,弓马娴熟;以及作战经验丰富的契丹驻军和幽云汉人部队,来势凶猛。
按照宋军几十年来对辽的战斗经验,胜率不足10%。
宋军选择以攻为守,同时紧急征调威虏、保州和河东等地驻军去进攻燕云,期望分散辽军的兵力。
可辽国方面早就有了防备,轻松击退燕云守军,率骑兵快速推进到瀛洲城下,开始打造攻城器械。
不过,辽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攻城器械——抛石机有缺陷。
辽军的主力是骑兵,骑兵以灵活性和冲击力著称,为了行军速度快和出奇制胜,势必要舍弃大型辎重和器械。
因此,辽国制造的抛石机体型小、手臂短、弹性差,根本不能撼动宋军牢固把守的城池。
于是辽军主帅,决定用冷兵器时代伤亡最大的人海战术攻城。
谁当死亡先锋?当然是少数民族的奚人部队。
前排奚人部队举着盾牌,忍着箭雨,扛着云梯前进。
他们身后则是全身披挂甲的重装弓箭手和辽军工兵,也不时发射石弹来打击城头的宋军。
城楼上的宋军也用了投石机。
不过,从楼上抛石和从楼下抛石可不一样,高墙上的宋军占据了地理优势,射程更远,打得更准。
几轮交锋之后,辽国攻城的先锋一排一排倒下,没占到半点便宜,统帅只好下令退兵。
当天夜里,辽军摸索出城墙的射击死角,顺势在城下砌起土丘。
辽将军亲自擂鼓助威,士气大振。
在辽方投石机的掩护下,奚人的步兵把镶铁盾牌顶在身前和头顶,疯狂的冲上土丘,拼命从城墙上的射击死角攀爬。
宋军只能以石块和滚木往下狠砸,并将提前煮沸的热油也全部倾倒下去。奚人的部队因为密集部署在各处土堆附近,被滚木直接扫倒一片。很多人被沸油淋遍全身,接着受到守军火攻。不得不仓皇结束了第二轮攻击。
辽军此后围攻瀛洲十多天,陷入苦战停滞不前。后方粮草吃紧,前方人员损失过大,辽圣宗只能选择绕过瀛洲,继续朝南方进军。
2.战略相持
11月25日,辽国部队赶到了德清(今清奉西北)驻军附近。
这一战,辽军发挥了战阵的优势。
长矛手分列第一排,第二排是弓弩部队,数万骑兵从三面包抄宋军。
宋军的战阵一旦被辽军的骑兵冲散,就陷入了无数弓箭手和长矛手的攻击范围,伤亡过半,士气消耗严重。
包抄在左右两翼的辽兵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战机,催动战斗力最强的皮室军和领主的私甲兵冲锋,很快就将宋军的步兵截成两半,只有少量部队突围成功,其余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不久,辽军又歼灭了驻扎在澶渊附近的通利军,彻底扫除了来自侧翼的危险。通往澶渊的道路被打通了。
连战连捷的辽国人士气高涨,契丹贵族开始考虑占据整个黄河以北,作为他们参加此次远征的报酬。
3.战略反攻
而之前的所有战况早在寇准的意料之中,他的秘密武器床弩就在澶州,总算能够派上用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