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

文 | 杜德彪
如果说国内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是在搞模仿秀 , 恐怕有厂商会不高兴 , 但如果特斯拉从未诞生过 , 是否还存在这么多新造车 , 恐怕也是未知数 。
没有鄙视谁的意思 , 胜于蓝也是一种成功 , 只不过特斯拉最近又明目张胆颠覆了一项传统 , 把特斯拉美国的公关部取消了 ,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兴趣跟着调整一下?
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文章插图
我理解当中的公关部就是铲事儿用的(当然不权威) , 比如说特斯拉撞上了某不明白色物体 , 然后媒体和车主发难了 , 这时候需要公关部出来擦屁股 。 但特斯拉都起火加撞车那么些回了 , 连九线媒体都懒得再报道 , 每次特斯拉的官微发言浓缩成两个字就是:待查 。 这么一看 , 不光特斯拉总部的公关部门没存在的必要 , 中国这边的其实也没多大意义 。
当然 , 老马和特斯拉都有着某种不可复制性 , 特斯拉可以自燃 , 但放在其他品牌身上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市场从来都很不公平 , 我们的传统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
在传统车企身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 不管是机油还是断轴问题 , 一个拖字诀似乎就可以让风暴眼中的事件安然过关 。
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文章插图
事情通常自己就能凉透了——我肯定没有小瞧各位公关高手的意思 , 而且不时地投放还是必要的 。 只不过现在土壤变了 , 每次有意外情况发生 , 用一个焦点替代另外一个焦点 , 是最省事且安全的做法——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危机公关的处理技巧 。
网络本身就是大隐隐于市法则的避风港 , 你可曾见过有哪些事件持续发酵到像《权力的游戏》一样持续个八季的 , 何况就算你想看 , 疫情也不答应 。
铲事可以借用网络 , 那么广告性质的公关传播呢?也许差不多 。
据说老马的社交账号有3900多万粉丝 , 这笔资源不是人人都有 , 不管是斌哥还是李哥 , 恐怕都只能仰望了 , 虽然大家不能像老马那样挥挥手就让公关部门灰飞烟灭 , 但已经抛弃了主流传播渠道倒是真的 , 或者说主流渠道已经更新换代了 。
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文章插图
比如理想索性没有参加北京车展 , 有意思的是 , 这妨碍到理想的人气了吗?貌似没有 ,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似乎已经不能用传统落地方式来估算 。 上一次李总用三个TMD就收割了一波流量 , 改天他说几个WC , 兴许又会上网络头条 。
而碰上黑天鹅没准还能产生催化作用——在疫情期间大家都缺钱 , 于是催生了直播带货 。 老实说这是个极其LOW的形式 , 粗糙的背景板 , 不必计较太多的音质 , 但其中的交易规模恐怕得要用亿来计算 。
这似乎也揭开了平时有朋友在公众场合不爱戴耳机的谜团——戴耳机不是素质问题 , 而是对于音质的追求 , 说明大家对质感的要求没那么高 。
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文章插图
尽管主播们还带不动汽车 , 但随着传统载体的改变 , 我们对信息的接触已经从电视转移到了手机上 , 即使后者的播放效果从画质到音质都没法和前者相比 。
上述片段可以组合成一个蒙太奇式的剧情:我们的传播介质改变了 , 降级了 , 然后老马“觉得打广告没用了” , 加上自己头上的光环 , 连铲屎官也免了 , 所以公关部门就解散了 。
抛开其中的玩笑成分 , 特斯拉不打广告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 问题在于 , 在“手机播放器”和社交媒体上 , 还能培育出好广告吗?答案即便不是否定的 , 也不乐观 。
特斯拉撤公关部打的是谁的脸?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