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在“重塑中的世界”,以诗篇铸就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


 重塑|在“重塑中的世界”,以诗篇铸就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
文章插图
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
 重塑|在“重塑中的世界”,以诗篇铸就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
文章插图
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瞬间,诗歌始终在场,记录、表达,更以最轻捷的形式将人与人之间的记忆和情感传递向远方。2020年,一场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乃至看待世界的方式,许多以往被有意无意忽略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其中既有人类需求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因各种姿态和立场造成的裂隙。站在这一特殊时刻,诗歌是否一如既往地为人们的精神世界作出指引,又在短短的诗行间承载着怎样的内涵和意义?日前,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几十位诗人通过主题研讨和朗诵就相关议题展开交流,也为诗歌的当下性和使命感留下一份温暖的注脚。
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与诗人所处的现实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关联。在诗歌周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表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诗人:“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还是长期保持的社会稳定格局,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需要我们的诗人来参与来见证来书写。”
 重塑|在“重塑中的世界”,以诗篇铸就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
文章插图
■诗歌周开幕式现场
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从整体上改变了世界,在吉狄马加看来,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国家间的关系、地缘政治的关系、不同族群的关系、不同价值体系的关系、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实际上都已经被深刻地重塑。今年六月,他曾以《裂开的星球——献给全人类和所有的生命》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拷问。这首拥有厚重哲学意涵的长诗中,吉狄马加说,“这是救赎自己的时候了,不能再有差错,因为失误 / 将意味着最后的毁灭”,这也是他通过诗歌对于当下世界面临境遇的种种疑问的一种回答。面对这场仍在全球许多国家肆虐的疫情,许多人哀叹: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但他却看到了虽然被深刻改变、但却必将到来的明天——“我始终相信,明天依然会来临,而人类的眼睛将会看到一个已经被改变的世界,仍然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家园。”与此同时,一种紧迫的使命感正催促着诗人对周遭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问,如吉狄马加所言,“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伟大的诗歌同时体是相通的,诗人的使命感也越来越紧迫,而伟大的诗人一定是具备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的写作者、发现者、创设者和命名者。”
诗人需要对人类情感、公共事件有表达的意愿和情感冲动
作为本届诗歌周的主题,“我们共同的星球——见证诗歌的温暖和力量”恰切有力地回应了部分人关于“大疫面前,诗歌是否还有效”的疑问。疫情期间,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和声音,一种来自许多在第一时间写就作品的诗人:“哪怕他到不了一线,但他的心已经到了一线,且不管写作水平如何,这种写作的态度是值得赞赏、值得尊敬的”。另外一种声音,则衍生于德国社会学家阿多诺的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早春伊始,梁平就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与疫情相关的诗作,并写就了《这个春天为什么不可以写诗》,作为对于公共灾难之后这种“杂音”的回应。在这首诗作中,他的愤慨不加掩饰:“一个诗人在这个春天保持沉默,/如果把沉默引以为至高无上,/比一个战士临阵脱逃,更羞耻。”
 重塑|在“重塑中的世界”,以诗篇铸就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
文章插图
■佩索阿
以诗人佩索阿为例,在关于一个孩子死去的诗篇《是的,我知道这很自然》中,梁平读到的是直截了当、与寻常写作风格完全不同的暴怒的佩索阿,也是让他心生敬佩的佩索阿:“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正义感、痛苦感深深打动了我。一个诗人需要对人类情感、公共事件有表达的意愿和情感冲动。”在论坛上,他以此重申:面对公共灾难,诗人是可以写诗的,而且非常应该写诗,“每一个写作者,以文字的方式参与到这样一种公共灾难当中,与那些受难的生命共呼吸同命运,都是值得尊敬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