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亡|中海西侧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门口有一石碑:上面写着“下马必亡”( 二 )


文章插图
乾隆立碑的目的正是要:“我后世子孙,庶咸知满洲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情。”这块碑于今尚存,已由紫光阁内移至院中,大动乱时,曾被人弃掉。后来,在总理的过问下,将碑找回,立于原处。并且,总理曾把这块碑概括为“下马必亡”碑。在紫光阁的修缮工作落成以后,乾隆举行了盛大的国宴。这场盛宴邀请了满朝文武大臣、蒙古官员贵族一百多人、回部贵族、哈萨克使臣等等。这场宴会的目的就很明显了,乾隆希望向外族展示这些战利品,用以震慑。并且,以此知会出席的各国要员:反叛的代价是你们无法承受的。
 必亡|中海西侧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门口有一石碑:上面写着“下马必亡”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紫光阁”就已经体现出类似现在的外交作用了。到了清朝同治、光绪时期,也曾用紫光阁接待过外国使臣,然而,此时所起到的威慑作用就微乎其微了。事实上这道理很简单,乾隆年间紫光阁对于各国的震慑作用完全来源于强盛的国力,没有强盛的国力做基础,紫光阁何谈威慑?历史逐渐推进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总理的指示下,紫光阁被翻修,重新作为我国接见外宾的场所。现在的紫光阁,大体上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原貌,体量宏伟高大,阁面阔七间,前抱厦间面阔五间,是两层重檐楼阁。阁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宽敞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更衬托着阁的雄伟。阁后建武成殿,并以抄手廊与紫光阁相联结,形成了一个典雅、肃穆的封闭院落。
 必亡|中海西侧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门口有一石碑:上面写着“下马必亡”
文章插图
乾隆对修葺紫光阁十分重视,对紫光阁的陈设布置作了精心的安排。从他的有关御制诗中也可窥见一斑。这里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重现了当初乾隆时期紫光阁背后强盛的国力。紫光阁作为古今外交重地,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用以扬我国威,可谓再适合不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