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是指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不从指定口岸通行或者不经过边防检查,或者未经出境许可、未经入境许可,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也就是说偷渡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是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个偷渡者,还连续偷渡了一百多个国家,但是却没有被追究,不但如此他还功成名就成了一代高僧——他就是玄奘。
文章插图
说起玄奘可能还有不太知道,可是说起《西游记》里的唐僧恐怕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不错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有人说了唐僧不是受唐天子的委托去西天取经的吗?他还是唐王的御弟呢!那只是小说和影剧的说法而已,其实玄奘取经根本没有得到批准、并没有得到通关文碟,更不是什么唐王御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县)人,其先颍川人。他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玄奘是陈惠第四个子。
文章插图
玄奘幼年出家,博学各流派佛法,但是因为当时的佛经典籍大多都是从中亚、西域传播和间接的翻译过来的,因为各国的语言习惯和风俗及对佛法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各个流派的佛法多有不通之处,各派的分歧也很大,有时甚至在说法上相互矛盾。玄奘发现这个问题后于是便产生了去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去学习佛法的念头。武德九年(626年),印度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更下定决心要去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文章插图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开始他的“偷渡之旅”。他从长安出发,一路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这一路虽然说不像《西游记》中所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但却也是经过许多的艰难险阻。
文章插图
到达印度后,他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梵文经典。历时多年,他先后学习和研究了《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在贞观十五年(641年),那时候玄奘已经是42岁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佛法也已经极为精深,戒日王为他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以他为主辩,当时有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提问,但无一人能难到他。一时之间他名声大震,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后来戒日王又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在大会之后玄奘开始起程回大唐。
推荐阅读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
- 历史上这5位大将军不存在,是虚构的人物,别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 中国历史上有八圣,其中的七圣如雷贯耳,为何唯有剑圣默默无闻?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历史上的10大谎言。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最终归宿究竟在哪!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历史上的杨文广:受范仲淹、狄青器重,不是杨宗保之子
- 影视剧都是骗人的,而历史上的唐伯虎真的是,要多惨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