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让孩子做个普通人吧” ,这样的设定你能接受吗?

最近有3个字很热,这3个字是——
普通人。
每年到了年底,虽然外面能冻成狗,人们心里却是一团火——多少有点焦躁,不是被工作的KPI压的,就是被孩子的表现气的……
“普通人” 这3个字,就像中年人保温杯里的白菊花,清凉败火保平安,真乃居家度日工作带娃的必备神器。
朋友也来问我,你对“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怎么看?
不少人看到“普通人”有点嗨,我看到“普通人”却有点“晕”,因为我就从来没搞清,大家都在讨论哪款普通人。
我有个认识10来年的按摩师,目前在杭州单干,每次回杭州,我也会把她叫家里。
按摩师有个儿子,和花生一般大,今年也是初三,我们也会经常聊聊孩子的情况。按摩师高中毕业,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能上个大学,进办公室做个白领。
这次期中考后,她的希望破灭了,儿子还没考到400分(杭州中考满分570),根本上不了高中。
她儿子在班上还不是倒数,是成绩中等偏下的一个普通学生,儿子学校在杭州,也就是中等偏下的一个普通公立初中。期中考后家长会,老师告诉她:全年级10个班,两个实验班基本都能上高中,其他8个班,如果再不努力,80%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接受|“让孩子做个普通人吧” ,这样的设定你能接受吗?】杭州的普高录取率在50%多一点,成绩特别好和成绩特别差的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中等普通生。然而,孩子属于哪种普通生,区别却很大:中等偏上,可以上高中,中等偏下,那就比较悬。
我刚好正在看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对按摩师说:去职高也挺好的,即使能上高中,孩子成绩普通的话,上个二本,也不好找工作,还挺尴尬,不如职业学校定位明确,培养一技之长也不错。
按摩师说,是呀,我现在也只能这么想,也在看职业学校,但是一边看一边想,儿子怎么还是和我一样,永远坐不了办公室了……
我赶紧说:哪里就永远啦,现在有成人高考,以后孩子想读书,什么时候都能读,还能考研呢。再说,像你也不差呀,大多数办公室白领还没你挣得多……
我不知道按摩师有没有听进去,过了几天,她却听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普通人故事。
这是她的一个客户,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中学生妈妈。
她儿子今年从民办初中考进杭州最好的高中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然而期中考后,她却感慨了:牛娃太多了,儿子就是个普通人,清华北大肯定没戏,努努力也就是浙大了。就是希望儿子争气点,不要进浙大的语言系(杭外进浙大语言系比较容易),考个好点的系。
幸好我的按摩师很朴实,也没有玻璃心,不然这些话听在她耳里,妥妥的凡尔赛文学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普通人”,在清华教授心中,孩子本科上不了清华是普通人;在按摩师心中,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是普通人;在公司小白领心中,自己月薪6千是普通人;在互联网大厂,月薪8万却没有股份那也是普通人。
在讨论一个概念时,一定要对概念有清晰的定义,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那些不普通的人呢,其实也分两种,一种是好得不普通——显著高于均值,一种是差得不普通——显著低于均值,也就是统计学离均值较远的两级分化,一个是头部,一个是尾部。
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大概率是个普通孩子,那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努力。因为不努力,可能连均值都达不到。
孩子把书读好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更没有“容易”这两个字。
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努力,即使是睡着,你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一旦一个环节停止运作,就完蛋了。
努力不过是每个活人的标配,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育,哪件事不需要努力?
而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
努力了,我们没准能够到普通人的上限,不努力,只能躺平在普通人的下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