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八十年代才通电照明,保护敦煌先辈专家学者们付出的艰辛超出想象( 二 )


 艰辛|八十年代才通电照明,保护敦煌先辈专家学者们付出的艰辛超出想象
文章插图
与现在景象不同,莫高窟距当时是县城的敦煌城区近三十公里,被沙丘和戈壁阻隔着。在边远的西北,因为国力不支经费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情况下,以常书鸿为首任所长的研究所,以服“无期徒刑”的精神坚持下来,解决交通问题是种种困难的一个缩影。
 艰辛|八十年代才通电照明,保护敦煌先辈专家学者们付出的艰辛超出想象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经于右任倡议,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研究歌舞及美术角度介入敦煌艺术的整理发掘。时任北平国立艺专、教育部美育常委的常书鸿,带队骑着骆驼进驻莫高窟。那时候,兵荒马乱,没有经费,交通全靠牛拉轱辘车。职工进县里办事只能徒步,当天难以往返,要在城里住一晚。常书鸿前夫人习惯了法国的生活,在敦煌期间不愿意活得像个农妇,坚持涂口红穿高跟鞋,终于还是不堪忍受寂寞荒凉和节衣缩食的生活,在坚持了一年半后抛下儿女离家出走。当时常书鸿是骑马追了出去,在玉门关体力不支摔在沙漠中,后被石油工人救了回来。新中国成立后,在1951年将其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石窟的保护、研究和临摹工作。交通工具提升为马拉皮轱辘车,到1954年才有了第一辆吉普车,1958年配置一辆嘎斯63卡车。但汽车只是办公用,职工进城还是靠11号徒步,一直到六十年代。直到1973年,研究所接了第一辆大客车。
 艰辛|八十年代才通电照明,保护敦煌先辈专家学者们付出的艰辛超出想象
文章插图
1984年,更名为敦煌研究院,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地莫高窟的重视,职工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获得极大改善。研究院为独身职工在城里安置了宿舍,每天都有往返城里的通勤车。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增强,文化发展,敦煌学研究影响力的释放,世人对敦煌朝圣般的痴迷,研究院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各项条件与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艰辛|八十年代才通电照明,保护敦煌先辈专家学者们付出的艰辛超出想象
文章插图
抚今追昔,敦煌研究保护进入从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了解敦煌研究院历史的点点滴滴,不禁对先辈专家学者们更加钦佩敬重。让我们更加珍惜敦煌这来之不易的国之瑰宝吧!(原作者:吕航,来源:敦煌文化网)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