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草原|哥哥走西口,唱尽千年晋商萋萋满别情 苍苍杀虎口,承载万里茶路岁岁枯与荣( 二 )


从外观形制来看,平集堡门楼与大同新荣区的得胜堡相似,堡的南门门洞上方,砖雕垂花门罩保存完好,中间镶嵌“平集堡”匾额。
平集堡南门外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桥,名为广义桥。石桥长24.4米、宽6.75米、跨径14米、桥洞高6米。王泽民说:“这座桥建于明永乐十七年,为二心圆单孔尖石拱桥。”广义桥桥体是用深灰色石灰岩石砌成,桥面也是用同样的石头铺就。这种岩石就产自平集堡东面的山上。
广义桥桥面东西两侧各有22根望柱、22块栏板,柱头上分别刻着石猴、石狮、仙桃、木瓜、石榴、卜吊,望柱间的栏板上刻有犀牛望月等图案。桥西拱圈上又石雕龙尾一条,而在桥东拱圈上则刻有龙首。只见龙首双目怒睁,张口炸须,似欲凌空而去……
税务监督署在这里存在280年
虽说平集堡没有了以前的火药味儿,但也并不是蒙汉官方及百姓直接交易的集市。
走出平集堡北门,出现一片宽阔的空旷地带,一直延伸至一条横亘的黄土城墙边上,城墙中间有两个高大分立两侧的土墩。
“这里是杀虎堡旧堡的南门。”王泽民带领大家,沿着陡峭的城墙边登上旧堡城墙,环顾新、旧堡内外,一览无遗:在黄土筑成的城堡内,零星散落着一些民居窑洞,空旷地带则是大片的耕地。
走下南门城墙,来到杀虎堡的西门。广义上的杀虎堡包括杀虎堡、中关、平集堡三部分,“中关”就是新堡、旧堡之间的空地。“杀虎堡在‘三堡’的最北端,原有的一座南城门现已不存。如今仅残存四面城墙。”
王泽民说,“中关”地带以及堡西门外道路两侧商铺林立,过往商客摩肩接踵,非常热闹。“原先不仅建有戏台,还有玉皇庙、关帝庙、驿站、财神庙、观音庙、五道庙等庙宇,尤其是还有一座‘茶坊庙’。”
“平集堡是一个安置守堡的官员及达官贵人们居住的地方。”王泽民说,清代,在杀虎口设有税务监督署、巡检司署等8个政府机构,号称“八大衙门”,就在堡内的街巷里办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税务监督署。
历史上的大同镇所辖区域非常辽阔,除包括如今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农耕文化区,也涵盖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土默特等游牧文化区。
“隆庆和议”之后,杀虎口“汉夷贸迁,蚁聚城市,日不下五六百骑”。明末清初,杀虎口逐渐由军事重镇向边贸中心转变。清顺治七年,清廷在大同府右卫杀虎口设置税务监督署,直属朝廷户部。从此,杀虎口成为清廷首批设立的榷关,也是山西境内第一个榷关。
榷关是由政府设立的收税机关。原先,类似的机构一般设在运河、长江、沿海等地关口。杀虎口作为内陆榷关,可见这里的商贸交易量之大,税收极为可观。
税务监督署最高长官名称为“钦差督理杀虎口税务监督”。此等肥差一般由满洲宗室贵族所谓的“红带子”“黄带子”担任,其在户部则充任员外郎之类的差事。
杀虎口税务监督署就设在旧堡与新堡中间的中关路北,是明代马市的贸易市场,也是杀虎堡的中枢地带。
杀虎口对出口和进口的大宗商品进行征税:出口商品主要是粮油烟茶布匹糖酒,进口商品为牛羊驼马绒皮张。
“隆庆和议”后,大同镇仅有新平堡、得胜堡等8个马市开放。清初,杀虎口税务监督署被赋予了更大的征税权限,管理监督长城一线数十个塞口。据史料显示,清康熙、雍正年间,大同镇开放的塞口多达30余处。清乾隆二十九年,山西巡抚和其衷上奏时提到:晋省北部,沿大同、朔平、宁武等府,九百里边墙,堡门43处,已开通35处。
当时,尽管得胜堡、新平堡等关口都设了分税卡,但均属于杀虎口税务监督署大关总局管辖。
提到杀虎口税务监督署大关总局管辖范围,王泽民说,其征税辖区以边墙和黄河为界,东至大同天镇的新平堡,西到陕西的神木口,管辖宁鲁口、归化、高庙、得胜口、新平口、朔平、西镇川、小村、西包头、河保营各分局和东镇川、托克托、皇甫川等税卡,几乎容纳东口以西的各个关口,东西横贯200多公里。而且按照规定“商人运载货物,例需直赴杀虎口输税,不许绕避别口私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