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伊朗名导马基德·马基迪谈电影创作:要从社会阴暗的“矿井”中发掘人性之光


 创作|伊朗名导马基德·马基迪谈电影创作:要从社会阴暗的“矿井”中发掘人性之光
文章插图
12月11日,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以“伊朗的泥土与诗”为主题作交流分享。采访人员 李昊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11日消息(采访人员 周静泊)透过孩子的双眼,看向大人的世界,马基德·马基迪的电影总是能带领人们从社会阴暗面的“矿井”中,找到人性中埋藏的闪耀“珠宝”,让人透过社会的夹缝看到希望的微光,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12月11日下午,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大师班上,伊朗知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以“伊朗的泥土与诗”为题,向现场的青年导演和影迷观众分享自己的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心得。

 创作|伊朗名导马基德·马基迪谈电影创作:要从社会阴暗的“矿井”中发掘人性之光
文章插图
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采访人员 李昊 摄
电影艺术要表达人性 黑暗中总有希望
在投身电影拍摄之前,马基德·马基迪曾是一名戏剧演员,但对他而言,电影是个更广阔的世界。1992年,他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手足情深》获选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放映。此后,马基德·马基迪的作品成为各大电影节的“常客”。影片《小鞋子》(又译《天堂的孩子》)获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麻雀之歌》入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今年,他的新作《太阳之子》又入围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马基德·马基迪的多部作品常以儿童为主人公,通过孩子纯真的眼光看复杂的世界,用简单的剧情引人深思,他也被称作伊朗儿童电影之父。
在大师班的分享中,马基德·马基迪认为,用镜头聚焦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底层儿童的生活,是他肩负的责任。
“儿童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是国家的未来和财富。”出身草根的马基德·马基迪说,他接触过很多底层儿童,他们贫穷困苦,在本该学习成长的阶段被迫去工作、流浪街头,这些遭遇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伤害。但儿童的世界又充满了纯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影片,能把人性中的纯真传递给全世界,让更多人关心、关注这些底层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有机会、有资源去健康成长。
在拍摄这些电影的过程中,马基德·马基迪总能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又让人心存希望。
“仅展现现实残酷、黑暗的一面,这不是一种电影艺术,肮脏、黑暗的‘矿井’中,也能找到珠宝、宝藏。”马基德·马基迪说,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的心底有着仁慈、博爱和纯真的本性,可以通过奋斗,去战胜困难、克服困难,不低头,不被艰苦的生活折服,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电影的艺术就是表达人性中共通的、永恒的东西,这样的影片也能打动观众。

 创作|伊朗名导马基德·马基迪谈电影创作:要从社会阴暗的“矿井”中发掘人性之光
文章插图
12月11日,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与中国青年导演互动交流。采访人员 李昊 摄
玩耍中出好戏 拍摄儿童演员摄像机要会“隐形”
儿童,是马基德·马基迪镜头下的主角。但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往往不是职业演员,在拍摄中常令电影人感到“头大”。在分享中,马基德·马基迪慷慨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选角很重要,选对了人,影片就成功了一半。”马基德·马基德说,选择儿童演员是非常困难的,他在拍摄《小鞋子》时,就花了很长时间,从数千名孩子中选定了该片的男女主角。在选角过程中,他把孩子们带到各个场景中,到大街上、到地铁站,让他们在场景中展现自己,主创人员就可以从中找到有表演天赋的小演员。
在拍摄小演员过程中也有值得留意的技巧。马基德·马基迪表示,许多电影在拍摄时是不按剧本情节走向的顺序拍摄的,这对专业演员来说不是问题,但儿童演员不行。他会选择跟着剧本一步步拍摄,让小演员慢慢进入状态。另外,拍摄时片场最好只保留必要的工作人员,以免让小演员感到焦虑、不自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