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三、节气与四季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文章插图
四季是温带和副热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地球上的一年,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的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量是不一样的,这种光热变化上的差异就造成了地球上寒暑交替的季节变化。
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 . 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远亮探寻微信公众号工作室整理
3 . 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 . 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我国在气候上也有以候温作为划分四季标准的,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小于10℃为冬,在10℃~22℃之间为春秋。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因此四季的长短也不一样。这样划分的四季,能较好地代表当地的实际季节寒暖状况。采用这种划分方法,发现了许多有冬无夏,有夏无冬,四季皆春或四季不全的地方。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推荐阅读
- 北宋最牛的科学家,通晓天文地理,留下一本遗作,间接改变了历史
- 历史学、地理学等6门学科竟都与文玩相关!
- 二十四节气最早于西汉全部出现,但战国时甚至更早就已出现该系统
- 山河地理——塞外拜谒昭君墓
-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含义是什么 具体有哪一些禁忌
- 他构建的荷花淀世界抚慰了一代又一代河北人的心 燕都思享会第三期走进孙犁的文学地理
- 华夏民族18000个姓氏,必有你的姓氏。深入探究姓氏的始祖(上)
- 关于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含义 具体有什么
- 《百家姓》探究姓氏源头,谈为何古代姓氏与当今大不相同
- 大肚佛龙龟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