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神话是一场糊弄了许多人的骗局?( 六 )


波伏娃想得更多的是女性解放
翻开《第二性》 , 我们发现作者对这场解放运动成功的概率似乎并不持乐观态度 。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 , 在波伏娃看来 , 男女感情中的根本差异在现在、将来甚至永远都会存在 。 在这篇写于1947年的散文末尾处 , 波伏娃以一套略显苦涩干瘪的理论论证了这种差距 , 而这一差距也在日后成为女权主义者们重要的武器之一 。 通过这本书 , 我们走进了波伏娃的爱情观 。 她在书中依据尼采《快乐的知识》中的观点 , 认为爱情这一词 , “于两个性别而言 , 意义完全不同” 。
在这本书中 , 女人们被描述成了残缺不全的事物 , 这是由现如今仍然极具强权性的家长制社会导致而成 , 波伏娃在年轻时就是这么写的 。 从孩童时代起 , 女人的命运便献给了男人 , 她们在经济上依赖男人 , 被关押在一个发育不良的“女性”世界里 , 她们无法像另一个性别一样成为一个人 。 甚至对女人来说 , 转向男性话题才是获得些许话语权的唯一途径 。 从波伏娃的观点来看 , 女人若沉迷于爱情 , 是为了自救 。
让人痛苦的悖论则是 , 若爱情真能给女人带来满足 , 能给她带来所期待的一切 , 让她去感受和一个相互依赖的男人完全融合的感觉 , 那么于女人而言 , 爱情或许很有理由存在 。 但一个可能会彻底抛弃她的情人无法给她带来这种依靠 , 无法给予她一直寻找的第二重保障 。 而若一个男人完全听命于她 , 男人自己又无法消除被女人控制的不满 。 所以 , 于女人而言 , 爱情注定是悲剧的 。
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神话是一场糊弄了许多人的骗局?
本文插图
萨特与波伏娃
此外 , 波伏娃根据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十分微妙的现象:面对身旁熟睡的心爱之人 , 不同性别之人的眼神是不同的 。 波伏娃强调 , 《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在看着阿尔伯蒂睡觉时感到十分幸福 , 因为熟睡中的她肯定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 他狂热的占有欲可以暂时得到缓解 。 但对女人而言却完全相反 , 波伏娃引用了维奥莱特·勒迪克一篇精彩的文章肯定道 。
男人在睡觉 , 对女人来说 , 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冷漠 , 甚至背叛 。 “于女人而言 , 作为万物之主的上帝不应该陷入完全的休息之中:看见超越自己的强者被困意击垮时 , 她们总是心怀敌意 。 ”她们讨厌牲畜般的惰性 , 厌恶“男人那副不是为了她们而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身体” 。 波伏娃总结道:“男人们弄醒情妇是为了爱抚她 , 而情妇弄醒男人是让他别睡了 。 ”成百上千场喜剧中都有这么一幕滑稽的场景 , 男孩因在亲热过后就早早入睡而被女孩指责得狗血淋头 , 而这一幕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两性之间存在已久的误解深渊 , 波伏娃凭借其细腻的思考 , 在几页略带辛酸的论证中 , 将其统统揭示了出来 。
然而 , 我们是否可以去想象一个没有任何误解的时代的到来?在那个时代里 , 对女人而言 , 爱情再也不是一种不仅无法使其解放反而将其牢牢束缚的绝望?《第二性》作者认为 , “平等”的爱情或许是可以实现的 , 她在文中引用了马尔罗《人的命运》一书中京和同伴梅的关系作为例子 。 此外 , 为了实现这种关系 , 她认为女人必须要在社会上获得独立 , 并建立起只为自己的目标 。 “若有一天 , 女人能在自己的强大力量里而非在弱小无助中去爱 , 为了找到自我而非逃避自我去爱 , 为了肯定自我而非否定自我去爱 , 那么爱情对女人而言 , 就像是对男人一样 , 将会成为她们的生命之源 , 而不是致命危险 。 ”于此 , 我们或许只想说 , 在写下这些话时 , 波伏娃是否会想到这一天真真切切地在现实中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我们总是讽刺波伏娃爱情书写里纯情少女的一面 。 的确 , 这与她和萨特如军人般粗鲁的契约关系以及向他揭露她的“小女友们”——常常是她在所任教的毕业班中挑选出的女学生——隐私时惯用的粗俗词汇截然不同 。 关于比安卡·朗布兰 , 波伏娃曾写道 , “悲壮的一夜” 。 在与这位16岁少女发生过几次同性性爱关系后 , 波伏娃将其转交到萨特手上 , 后者又不假思索地夺走了她的贞洁 。 “这种疯狂 , 像劣质又油腻的鹅肝一样让人恶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