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故事:《铜钟案》:判则对方朝中有人,不判则民愤难平,做官怎么这么难

《铜钟案》是《大唐狄公案》系列中的一部,这部小说讲了三个案子:半月街奸杀案、普慈寺淫僧案、铜钟藏尸案。半月街奸杀案讲了一个书生私会少女后来被歹人冒充的案子,铜钟藏尸案讲了一个两家族撕掰的故事,普慈寺淫僧案虽不是《铜钟案》的主线剧情,但窃以为这个故事才最精彩,在这个案子中,狄仁杰采用巧妙的手段妥善处理了官场和民生之间的矛盾,既保护了自己又为民伸了冤,充分展现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官场智慧,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故事|故事:《铜钟案》:判则对方朝中有人,不判则民愤难平,做官怎么这么难
文章插图
说有个寺庙供奉观音大士,在求子方面非常灵验,凡有不孕不育的女子前来求拜,无一不有收获,那些求子得子的女士来还愿时无一不带有丰厚礼金,而且口耳相传之后,这座寺庙的香火很旺,声誉直达朝廷,不少达官显贵也慕名而来。
“男和尚+女求子”这样的搭配纵是傻子也会觉得其中有猫腻,住持为了显示寺庙的清白,每一座求子亭阁均被建造的密不透风,里面悬挂一幅观音像,求子女士需在该房间独自守过一夜,其夫从外将门锁死,钥匙只有其夫一人持有,为避人言,住持又亲自在门上贴一封条以示万无一失。这样的亭阁共有六座。
 故事|故事:《铜钟案》:判则对方朝中有人,不判则民愤难平,做官怎么这么难
文章插图
一个人只要不相信观音送子这回事就会相信其中必然有诈,住持不过是请了能工巧匠在亭阁中修建了暗门而已,只不过不知内情的人无法探知暗门的位置。但找暗门并不是这件案子最难办的地方,最难办的地方在于找到了暗门怎么办!
看官可能说了,找到暗门就是铁证,直接抓人判罪不就完了。说起来简单实则不然,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为唐代,佛教在唐代是非常兴盛的,从京城到地方都有大量庙宇,很多寺庙的住持都与京城高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故事中的狄仁杰不过是一介小小县令,一旦打草惊蛇,弄不好住持还没被定罪自己就先下大牢去了。即便铁证如山把他们打入死牢,恐怕他们也死不了。在古代判案,死刑犯不是立即处死的,要经过上级部门核准,有的还需要皇上亲自过目,真正执行死刑一般是秋后问斩,有了这个缓冲期,那些有权势的人就可以打通关节疏通关系最后逍遥法外。
即便抓了人定了罪判了刑,犯人也没有疏通关系,那原先去过观音庙求过子的人怎么办?他们的妻怎么办?他们求来的子怎么办?将会有多少家庭因为这个事件分崩离析?这个县还如何治理?县令还怎么当?
 故事|故事:《铜钟案》:判则对方朝中有人,不判则民愤难平,做官怎么这么难
文章插图
所以说这件案子看似简单只要找到暗门就可以了,但找到暗门后怎么办就需要真正的智慧了。既要伸张正义,又不能断送自己的前程,还要安抚住民心,这就是基层做县令的难处。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狄仁杰进行了通盘考虑,他制定了一个计划。当地驻守官兵被紧急调离他处的那一天,计划开始实施。头天晚上,狄仁杰派两个风尘女子到寺庙里“钓鱼执法”,摸清了暗门的位置,同时给奸污她们的人做下记号。与此同时,狄仁杰又喊上当地有名望的人士作为见证,在黎明时分以雷霆之势查封寺庙,将所有淫僧们一网打尽,抓入县衙。狄仁杰又与本县德高望重之人商议,应告知民众寺庙中的六座亭阁并非全部装有暗门,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来到该庙歇宿过的妇人后来生的孩子都为孽种。
 故事|故事:《铜钟案》:判则对方朝中有人,不判则民愤难平,做官怎么这么难
文章插图
狄仁杰料到此事会激起民变,故意趁驻守官兵不在的时刻派少量衙役看守淫僧,导致淫僧们被愤怒的民众狂殴致死。为防止乱民趁机生事,在淫僧被殴打致死后,狄仁杰带少量护卫巡视全城,以震慑乱民。如此下来整个案子的结局还算圆满。僧人虽被打死,但他们作恶多端按律本来就该死不过死的早点而已,暴民作乱没有及时镇压也情有可原,谁能想到恰巧那天当地驻守官兵被调离他处了呢?县中衙役不过七八人,如何阻止得了三四百狂暴的民众?且法不责众,如何给他们定罪?狄仁杰在奏折中写道:殴死淫僧的乡民有数百人之多,因此无法一一捉拿归案,念及民愤极大,且又未有后续暴乱发生,恭请上宪对蒲阳百姓免予追究惩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