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文:吴国盛
对于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 , 我认为国人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现代科学的发展 , 是一个立体架构 , 包含着三方面:1. 基础研究 。 2. 应用研究 。 3. 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 。
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 也是由这三个方面所决定的 。 但凡有一项存在短板 , 那么它的科技实力就是偏颇的 。
二十世纪三个伟大的发现 , 无线电、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什么都出现在美国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基础、应用以及开发研究都非常强大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在基础研究方面 , 美国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不惜重金投入 。 二战后 , 美国创办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FS) , 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
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决定了它在原创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 , 决定了它能诞生多少原始创新 , 当“原始创新”不断滚雪球壮大 , 后面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也会随之壮大 。 如此一来 , 美国的科技实力自然会日益增长 。
而中国的短板 , 恰恰就在于对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
我们的文化中 , 缺少对科学、真理和创造的支持 。 整个近代史和现代化转型中 , 我们所强调的科学 , 很少单纯地是为了追求真理、展现个人创造力、好奇宇宙的奥秘 , 大部分强调的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振兴中华、为了一些文化诉求 。 这就导致我们更多的会从一种功利角度、实用角度来看待科学 。
在一些人看来 , 你搞科学 , 要么像陈景润一样为国争光 , 要么像钱学森一样保家卫国 , 要么像袁隆平一样解决吃饭 , 什么效果都没有 , 那还能叫科学?所以 , 我们的科技创新 , 从骨子里就包含着“应用性目的” 。
这几年科技领域的创新尤其如此:像国家看准的 , 以国家财力为支撑的 , 集中力量办起来的工程 , 它们的发展都是比较明显的 , 比如我们的高铁、航空航天 。 但如果缺少了基础研究的部分 , 我们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一些追赶型的科技创新 , 也就是在别人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做一些局部突破 , 反正目标在那 , 不惜代价 , 举国之力 , 大概怎么都能取得一些成绩 。
可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 , 基础研究薄弱 , 我们的原创能力就始终上不来 , 就好比别人是从头做起 , 而你只能拿过来做一些局部上的改进 , 但这是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 。
当然 , 在国家一开始的阶段 , 我们需要这种模仿、这种迭代 , 需要这种“从1到100”的创新 。 但是今天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 我们更需要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 。 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
所以 , 我认为我们与美国的科技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唯有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对科学、对基础研究、对创造性文化的看法 , 才能真正缩小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 。 当然 , 这个路途很可能道阻且长 。
三个因素 , 掣肘了中国的创新能力
从长远来看 , 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 就必须培育起我们的科学文化 。
在中国文化里 , 很容易把科学和技术相等同 。 其实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其实是一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事情 。 而科学则是含有创造性的 , 最终是根植于人性自由的维度 , 没有自由发展的个性 , 没有自由的空间 , 创新和创造就是无本之木 , 无源之水 。
这需要教育界、科学家们 , 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而其中至少存在三大问题 , 我觉得也必要和大家阐释清楚 。
教育方面
首先是教育方面 , 在科学文化的培养上 , 主要有3大症结:
1)当下的教育 , 与创新、创造的思维模式要求相悖 。 目前这种死记硬背、单纯记忆和服从型的教育方式需要加快改革 , 郑也夫老师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 , 他说:“拉磨一年 , 终生无缘千里马 。 ”千里马必须在自由辽阔的境地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而拉磨的那些驴、骡子从事的是比较单纯的简单劳动 , 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有这样一种可怕的趋势 , 力图把孩子们都变成骡子、驴 , 不让他们成为千里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