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二 )


郑老师还有一个预言 , 他说:“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 , 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 。 ”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惊悚 , 但背后折射的问题 , 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 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如果不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少年儿童的个性 , 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就是没有根基的 。 就像我们开玩笑说 , 从小到大都是让他听话 , 循规蹈矩 , 读到博士了突然让他创新 , 他能创新什么 , 又怎么去创新?
2)不能把学校当作“官场”来办 。 现在 , 我们的书记和校长中 , 有很多人按照官场那一套系统来办学校 ,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
学校应该和文化机构一样 , 有一套自己的运作逻辑 , 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把文化机构当“官场”来办 , 比如校长一般都会有任期 , 但校长为什么要有任期的限制呢?校长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职业 , 一个好校长可以干一辈子 , 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把教育理念持续地贯彻在学校的经营建设之中 。 如果把校长当作科级干部、处级干部 , 像训练官员一样不断地让他调岗、轮岗 , 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 , 办得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工厂 。
3)教师的思想不够开放、明朗 。 说实话 , 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比较难的 。 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 , 有很多人就是在僵化、守旧的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 。 尽管社会上一直在呼吁 , 但具体执行的还是这些老师 , 他们如果不从自身改变 , 这件事就会一直很难 。
现在高教领域向先进教育理念看齐做得还是不错的 , 但初等教育还是比较封闭 , 死角特别多 , 像最近暴露出来的体罚、儿童自杀等事件 , 就反映出了我们初等教育的问题 ,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
科学家共同体方面
科学家共同体要呼吁科学文化 ,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迹象 , 就是我们的科学家共同体内部也慢慢养成了准官僚化的配置 。 比如院士成了学术资源的主要提供和接受方 , 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焦点 。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院士手上的钱用不完 , 天天想着怎么花钱 , 而年轻的科学家找不到钱 , 没有钱可用 , 共同体内部需要一些机制来变革 。
【告诉你,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当然 , 国家这几年也在做出改变 , 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这个机构做得就不错 , 它有一整套匿名评审机制和同行评价制度 。 国家应鼓励这样的自我调整 , 而不应该不闻不问 , 甚至是打压 , 总之 , 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
社会层面
社会上要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 , 这个认识会在某种意义上渗透在教育和科学家共同体里 。 我认为社会上要有一种正确的风气 , 不要一窝蜂 , 好像重视一个科学家 , 某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就要有重大的突破 , 如果科学家失败了 , 就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或者怎么样 。
过去我们一谈创新 , 就强调要面向市场、面向科学前沿 , 而一个好的科学文化还要面向全民 , 要让全体公民有科学意识 , 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对创新的容错和鼓励氛围 。
功利主义害了中国的创新!
在当下 , 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功利主义 , 对于创新的氛围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
从科学的根本来说 , 一切创造性的发现和研究本质上都是非功利的 。 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 , 不能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 , 有什么用处——因为有好处的事情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 而创造性是要打破既往的约束 , 开拓出新的东西 , 所以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 。
而这一点也是中国的文化比较欠缺的一部分 , 我们功利文化的倾向实在太重了 。 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 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荣誉头衔 , 其实就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科学界功利系统 。 一些发达国家科学的发展中也有荣誉系统的存在 , 但它是科学共同体自发组织起来的 。 打个比方 , 西方评奖走的不是申报制度 , 没听说需要哪个诺奖得主先填写一张申请表 。 而中国的奖项基本都要事先申报 , 是求出来的 ,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人格侮辱 , 因为申报本身就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了功名利禄之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