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二月河先生的精神

水 兵
时光如梭,转眼,就是二月河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忆起先生离去,如寒风吹彻,痛入心扉。
2018年12月15日,文坛一条惊人消息从寒冷的北京传出:当代文坛巨擘二月河先生于当日凌晨逝世。这位一生以如椽大笔描画历史风云的“帝王”作家,终于写完人生的最后篇章。繁华落尽,英雄谢幕。
一时间,人间含悲。手机爆屏,微信短信各种扼腕叹息悼念传向大江南北,稍后,各种媒体的怀念纪念文章铺天盖地。当先生魂归南阳,仅一天时间,各地采访人员聚集到这个小城的人数竟有300多人。南阳街巷,泪水和述说成了主题,花圈和挽幛成排结队。人们以不同方式,讲述自己眼中的二月河及与二月河先生的难忘故事;谈二月河先生之于中国文坛、南阳文化、南阳作家群的巨大价值和影响;谈二月河先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亲可爱的真实面孔与言谈举止。仿佛一夜间,他以另一种方式,深深地走进大家的心里。先生不仅作为文学大家,更作为我们身边一个有血有肉的亲人形象,永留在南阳这座城市的记忆中。
在经济大潮汹涌、文学边缘化的今天,一介文人,何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掀起波涛,又何以让人们泪水涟涟,追忆怀念。作为先生的学生和“南阳作家群”的一员,我想,是因为二月河先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文学精神、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
文学精神。二月河是一位草根作家,在煌煌500多万言的“帝王小说”出版前,除了几篇研究红学的论文,他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他是一位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特殊关系的作家,他的成功,完全靠的是他的执着和努力、智慧和天才,一种坚韧的文学情怀和精神。他翻遍清史稿,寒冬坐在被窝里,酷暑泡在凉水里,用烟头灼烧手臂以抗疲劳和睡意。他要写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他要写出一种历史的责任和真实,他要让人们看到一个个帝王背后的文韬武略、爱恨情仇,看到一个帝国衰败背后的历史必然和启示。二月河成功了,用透支的年华,用掉了满头的黑发。“落霞三部曲”十三卷,是二月河献给读者的文学礼物,献给当代历史小说的瑰宝。
文化精神。二月河有大的文化情怀。他以他的学识、人品、悲悯、爱构成一种文化现象,透出一种昂扬的文化精神和前行的动力。着名作家、九十高龄几近失明的宗璞先生,得知二月河去世后给家乡传来了如下文字:“不记得是哪一年,南阳举行纪念先父冯友兰的学术会议,我应邀参加,回到南阳我的老家。当时我不认识二月河,因为2000年我要出版先父的相册,出版社需要赞助,他们向二月河提出,他竟慷慨赞助了五万元。五万元,那时可不是个小数字。之后,我想见他当面致谢,有关方面安排了会面,我表达谢意之后,我们很快便谈到了《红楼梦》,谈得很投机。现在看到追悼文章才知道他专门研究过《红楼梦》,而我只是在楼外行走,我一直想再和他谈《红楼梦》,现在永远不能实现了!”据办过此事的人讲,二月河当时拿出十万元,被劝退了五万。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和宗璞,前者或许是敬仰,后者是素昧平生,却拿了一大笔钱支持冯学研究。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怎样的一种气度!
文化相知,英雄相惜,这就是二月河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精神。
时代精神。二月河是党代表,又是全国人大代表,他家国情怀炽热,关心国计民生。他谈历史上的反腐,给现代以启迪;他呼吁减免农业税,藏富于民;他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作家的劳动,他要让没钱的人读得起书……上至报国,下至普通百姓民生,他都关注。与他交往的人,上至政要友人,下至普通百姓、引车卖浆之流,他都有朋友。所以人们爱他,敬仰他,惋惜他,怀念他。
“花开三阳惊天地,落霞三部泣鬼神。”
这个冬天来得凶猛,一开始就有寒冷的意味。二月河先生也仿佛在寒风中被渐渐淡化了,甚至有不同声音抹黑袭向先生,但正如杜甫诗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待一场大雪过后,太阳的光辉会照亮雪白的大地、江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