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营销发布智能营销新引擎,流量要让位给场景吗

“营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 。 技术的进步让这一学科发生了彻底改变 , 并使之分化 , 而新冠疫情、气候危机等社会问题提高了企业、消费者对营销人员社交表现的期望 。 领导者对营销的作用心中无数、对其表现忧心忡忡 。 ”
这是《哈佛商业评论》最近一篇关于营销的文章的开篇语 。 疫情围城 , 2020年营销业日子难过 , 市场争夺异常激烈 , 品牌预算普遍吃紧 , 营销逻辑正在剧变 , 大方向是传统的流量逻辑正在失效 , 基于AIoT技术的场景逻辑正在兴起 。
流量逻辑失效了
一直以来 , 营销的本质都是注意力经济 , 不过 , 在不同媒体主导的时代却有不同逻辑 , 纸媒时代看订阅量 , 电视时代看收视率 , 互联网时代看流量 , 移动互联网时代看用户时长 。
在流量营销模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流量漏斗 , 该模型将用户的行为分为认知、兴趣、评估、决策和购买等阶段 , 认为品牌只要最大化吸引流量 , 再层层转化即可得到“真金” , 就像淘金一样 , 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增加每一层漏洞的转化率 。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 , 流量营销的逻辑正在失效 , 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
首先 , 中国经济进入存量时代 , 人口红利消失 , 早在2019年互联网大盘就已不再增长 。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显示 , 上半年全网月活用户在5月份达到11.64亿之后 , 6月份微微回落 , 月均MAU11.55亿(2019年月均MAU11.35亿、2018年月均MAU11.09亿) , 基本不再增长 , 一些主流赛道甚至出现回落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公域和私域流量成本都在变高 ,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 , 越来越多品牌重视数字化营销 , 线上流量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 品牌不堪重负 。
其次 , 相对于流量经营而言 , 品牌越来越重视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前者是一竿子买卖 , 核心是做好流量的转化;后者是可持续经营 , 不断从流量中沉淀用户 , 将用户变成营销资产 , 再对其可持续运营 , 不断产生新价值 。
2020年初 , 我在《2020年的互联网创业:与其到处碰风口 , 不如耐心挖存量》一文就指出 , “互联网行业积极而艰难地开拓增量的做法 , 可能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 大家在四处挖掘增量时 , 却忽视了眼前的存量 。 金矿并没有被挖完 , 只是越来越难挖而已 , 整个行业从淘金时代走向炼金时代 。 ”而挖掘老用户新价值、抓住超级平台流量溢出效应、数字化转型等等就是典型的存量思维 。 对用户持续运营 , 耕深挖透 , 也是企业在存量时代的生存法则 。
再其次 , 流量模型过度强化效果、弱化品牌 。 互联网营销在相当长时间被等同于效果营销 。 虽然互联网让营销效果第一次变得可追踪 , 但却存在过度强化效果的问题 , 让企业变得越来越短视 , 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的品牌营销 , 对企业长期成长反而更重要 。
最后 , 移动互联网时代 , 流量碎片化 , 传统的流量获取形式失效了 。 在流量模型中 , 企业通过大范围的投放触达最大规模的人群 , 以获得最大流量 。 然而 , 在移动时代 , 媒体变得碎片化 , 特别是AIoT时代 , 一切皆媒体 , 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碎片、离散与稀缺 , 企业要想再不断扩大进入漏斗的流量越来越难 , 对流量进行精细化获取、运营与转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 这也是传统流量模型难以满足的 。
前面二十年 , 虽然门户、BBS、搜索、社交媒体、信息流、短视频、直播等等平台不断涌现 , 但互联网营销的核心逻辑都是流量 。 每一类新平台崛起都会创造一个流量洼地 , 但当一众平台意识到其价值后 , 平台的流量就会变得越来越昂贵 , 直到下一个新平台出现 。
当前主流营销平台如百度、字节跳动旗下的巨量引擎等等 , 虽在不断推动营销变革 , 推出原生广告、内容营销、智能营销、短视频/直播营销等玩法 , 但本质都是在做流量营销——平台想方设法获取更多流量 , 再倒手卖给品牌 , 品牌在这些平台所做的营销 , 本质都是流量营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