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皇帝偷偷在宰相衣服上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他为何这么做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朝诗人朱用纯把《夫子治家格言》中的这句话当作“齐家”的训言,千百年后,依旧是朗朗上口,妇孺皆知。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历史故事中、古书典籍里、民间谚语里、名言警句里,对勤俭的描述数不胜数。
 皇帝|皇帝偷偷在宰相衣服上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他为何这么做
文章插图
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秦王朝骄奢淫逸,百姓苦不堪言,终致亡国,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无论帝王还是朝廷官员,唯有勤俭节约,才德兼备,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离不开勤俭二字。
朱元璋曾下令摆宴席只许三菜一汤,他的故乡凤阳至今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出身贵族的季文子一生简朴,以节俭立身;一代文豪苏轼房梁挂钱,计划开支……除了这些人人皆知的名人贵族,还有一位名士是出了名的节俭,他就是辽朝大臣张俭。
人如其名,勤俭节约。除此之外,张俭绝对有其他过人之处,否则,能让当朝皇帝为他打开国库?
一、得皇帝青睐,平步青云
张俭出身官宦世家,家族史辽代中后期“四大家族”之一,跨越辽金两个朝代,家世显赫。但是张俭没有靠家族的势力,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点。
 皇帝|皇帝偷偷在宰相衣服上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他为何这么做
文章插图
何为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朝廷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无论出身贵族还是出身卑微,一同参加考试,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科举制由隋文帝创立,年出现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朝,消亡于清朝,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优秀人才,否定了根据出身和门第选拔的制度,使寒门子弟有机会参加朝政,加大了社会流动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科举制吸引全国各地文人考取功名,社会上形成了人人读书考试的良好氛围,科举制不断改良,一直持续到今天。
张俭虽出身高贵,但没有凭借家族上位,而是潜心读书,修养身心,与千万考生一同选拔,一举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张俭性情政治,为人真诚,做事谨慎,得到同僚敬重,上级的喜爱,由此遇到辽圣宗。恰巧辽圣宗做了个梦,更使张俭仕途平稳。
辽圣宗狩猎时,恰巧是张俭为官的地方,按照惯例,当地长官应当向皇上送些礼物。当地长官说,这一带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能送给皇上,只有幕僚张俭是这里的宝物,希望将他献给皇上。辽圣宗曾经梦到有四个人在他身边侍奉,给他们每人两口饭,本不知这梦是何意,当听到“俭”字的时候,恍然大悟,认为张俭就是梦的本意。要知道,古代是十分迷信的,帝王处理大事,天之骄子,自然也不例外。
 皇帝|皇帝偷偷在宰相衣服上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他为何这么做
文章插图
当辽圣宗召见张俭时,见他谈吐自如,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十分高兴,又问了他治世之道,张俭立马回答三十多件事,辽圣宗都很满意,自此张俭特别受辽圣宗的青睐,多次担任要职,深受信任。后来,参知政事吴书达与张俭不和,辽圣宗偏爱张俭,贬吴书达为刺史。
其实,仅仅因为一个梦不足以让辽圣宗如此看重张俭,更因为张俭为人处世刚正不阿,谋身治世皆有所见解,道德名望均出类拔萃。
二、一生尽心尽力,不负先帝所托
辽圣宗驾崩后,辽兴宗继位,张俭被先帝任命辅佐朝政。辽圣宗时期,就已经是左丞相,被封为韩王,奉遗诏辅佐辽兴宗后,又被加封进爵为陈王。虽位高权重,但张俭依旧是当年那般质朴无华、不贪图荣华富贵、一心为国为民。
辽兴宗生性豪奢,又十分好战,社会上开始兴起骄奢之风,与北宋之间也战事不断。一时间,朝政糜烂,百姓困苦,张俭尽自己所能,体恤百姓,避免灾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