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跨国遗产
随着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价值和理念的发展,系列跨国遗产的新类型也出现了。在2008年版的《操作指南》中分别给出了跨国遗产和系列遗产的定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指导和推动下,丝绸之路系列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对系列跨国遗产概念和实践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2月,世界遗产专家会议在瑞士易廷根通过了“关于系列提名和系列遗产的结论和建议”,其中吸收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2011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修订了《操作指南》中有关系列遗产、跨国遗产的定义并新增加了系列跨国遗产提交“预备清单”的标准格式。随之在2012年又对相关定义作了修订,使之更便于鉴定“突出的普遍价值”和申遗实践。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系列跨国申遗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也直接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操作的发展,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文章插图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丝绸之路其实很早就进入了教科文组织的视野。在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的框架下,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起了“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旨在推动东西方全方位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笔者参加了1990年夏天在中国开展的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由西安到喀什)的科学考察,历时近40天行程4500多公里。沿线的文化遗产令人印象深刻,激发了笔者对丝绸之路的兴趣,随后于1996年协助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申遗“预备清单”。自2003年起,借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工作的机会,笔者启动并协调、指导了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国申遗项目,获得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中亚五国的鼎力支持与合作。首届国际磋商会议于2006年8月在中国新疆吐鲁番举办,开启了丝路申遗旅程。
文章插图
图/1990年7月20日,UNESCO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科学考察在西安启程。由西安至喀什, 历时近40天,行程4500公里。来源:林梅村/北京大学
文章插图
图/2006年8月初,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旅程在新疆吐鲁番启动。
2006年至2009年是丝路申遗的实施阶段。通过一系列国际磋商会议,中国和中亚五国就系列跨国申遗进行探索性研究,在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指导下,丝绸之路申遗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通过《丝绸之路申遗概念性文件》(2007)、确立“共同价值框架”(2009)、建立丝路申遗政府间协调委员会(2009)、开展《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专题研究》(2011)、确定申遗方式和时间表等。其中,“共同价值框架”有关价值的认定和对比分析(2009),由点到面、由面到线,全面归纳了丝绸之路系列跨国申遗及构建保护和管理机制,挖掘其文化影响和突出普遍价值,探求跨国界、区域性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环境治理、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途径。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线路的思想和理论,也为申遗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
同时,丝绸之路申遗建章立制,为同类跨境系列的申遗活动确立了样板。其中,2009年5月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协调委员会的建立,确认了跨国合作的方法,成为申遗成功的关键。这种国际合作的机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截至2020年8月,有17个亚欧国家参加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不仅保证了首例文化线路申遗的成功,也确保了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的有效监测。该模式值得各国及地区借鉴。目前,中国是该委员会联合主席。丝绸之路在申遗过程中的国际合作活动提高了文化遗产所在地(包括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也大大加强了遗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选择从这里出发,成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 惠普丝绸之路一战到底 -33度编辑勇闯无人区!
- 丝绸之路意义非凡,让中国成为世界中心,却不知最初目的是这样
- 最后的皇陵守墓人一年工资1200元,因申遗失去守护资格
- 韩国出土26枚五铢钱, 专家奉为国宝去申遗, 不曾想被狠狠打脸!
- 托尼诺·毛里奇《丝绸之路:真正的全球化》
- 从“黑石号”沉船到江心镜……新加坡作家张露新书《丝路江心镜》,带你“探秘”海上丝绸之路
-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 印度“第六次”申遗象棋被拒,联合国到底认不认识汉字
- 丝绸之路|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从罗马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