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唢呐是陇东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庆阳民俗中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乡村庙会等场合。镇原唢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历几代艺人们不断传承加工,相衍成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质唢呐音乐。镇原的唢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铁杆、木杆、竹竿、大杆唢呐,它是以纯黄铜为质地做成的铜杆唢呐,特点为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扬,远听嘹亮、近听不噪,深受人们的喜爱。
2020年7月的一天,笔者一行来到了屯字镇双合村寻访了镇原县有名的铜唢呐制作匠——85岁的张大昌。
【 镇原|镇原唢呐匠】“百怪成”是当地人对张大昌的称谓。“百怪成”,在镇原方言里的意思是指精通各种行业的人。说起镇原铜唢呐,张大昌很是激动,他说:“镇原这个‘曲儿小,腔儿大’的铜杆唢呐音色饱满高亢、清脆亮丽,声音别具一格,具有铮铮金属之音,以‘杆质薄而托送韵律’,当今的唢呐演奏人使用的木杆唢呐声音细小,彰显不出镇原古乐气势恢弘的韵味。”
在依崖而建的窑洞里,掸去工具箱上的灰尘,张大昌拿出了铜杆唢呐的制作模具杆芯、碗模和二节模。铜杆唢呐注重的是音色,所以镇原铜杆唢呐都是采用0.5毫米的铜皮制作唢呐杆,0.8毫米的铜皮制作唢呐碗(喇叭口)。镇原的铜杆唢呐也称八眼喇叭,品种有长杆喇叭、(长杆30厘米左右)、短喇叭(25厘米左右)、笛呐。制作一杆唢呐需要反复校对音色,音色的好坏全在唢呐杆上的八个出气眼上,出气眼有长短之分,出气眼间距长的则声音高亢宏响、短眼则声音婉转细腻,所以要边做边试。
说起张大昌制作铜唢呐的历史,那还是1970年他在屯字公社修理厂当修理工时,附近的吹鼓手唢呐裂杆、漏气都找他修理,在与唢呐接触的过程中,他产生了自己制作铜杆唢呐的念头。当时制作唢呐的材料匮乏,张大昌拿修理的唢呐作样本,经过不断地摸索,反复调试,他制作出的唢呐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吹奏出来的音色圆润,成为方圆有名的唢呐匠。
张大昌制作的每一杆唢呐,他都要吹着感受一番,并经常和唢呐的演奏名家切磋唢呐艺术,虚心听取演奏者的建议。在他的唢呐制作室里,保存着各个时期不断改进的制作模具,张大昌说:“镇原的铜杆唢呐讲究‘三毫不同',唢呐是由(油溜鬼)唢呐碗口(直径150~160厘米)、(王母镯)二节箍、唢呐杆(杆长25~30厘米)、(秀才顶子)侵子(直径4厘米)、(钱钱)气牌和(咪咪)哨片6个部件组成,镇原的唢呐出处不尽相同,临泾、屯字、城关以及平泉南三镇用长出眼(孔)唢呐,孟坝、太平和后山地区则用短出眼唢呐。”
唢呐的咪咪(哨片)是唢呐的重要发声部件,也是最容易损耗之物,唢呐演奏者的每场演奏之前都要提前制作修理。张大昌每卖出一杆唢呐,都要教会他们制作咪咪(哨片),唢呐咪咪(哨片)要选不开花的棉苇子,选取中间软硬粗细合适的苇子杆,用刀刮掉外层老皮层后,用细铜丝缠绕成哨座,再用烙铁烫哨面定型,反复打磨修理,制成可以使用的咪咪(哨片)。
作为镇原有名的唢呐制作匠,张大昌带着同他一样挚爱镇原民间鼓乐的小儿子张小刚制作的铜杆唢呐以外形精美,音色圆润而闻名,热销省内外。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镇原铜杆唢呐的演奏和制作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都是很吃香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会展,现代的音乐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铜杆唢呐的演奏市场逐渐流失,镇原铜唢呐这件古老的乐器渐渐被边缘化,铜杆唢呐的制作也面临失传的境况,亟需保护传承。
推荐阅读
- 张骞传说、唢呐艺术……这些新入选的非遗,你了解吗?
- 楚汉|张骞传说、唢呐艺术……这些新入选的非遗,你了解吗?
- 镇巴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巴唢呐
- 民俗|镇巴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巴唢呐
- 12月26日镇原首席大美国风门庭揭幕盛典暨生活美学样板房惊艳亮相!
- 艺术|《民勤唢呐艺术》出版发行 选录曲目297首
- 艺术|《民勤唢呐艺术》音像出版物出版
- 唢呐声|唢呐声声倾诉乡土情怀
- 独奏|看综艺|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唢呐独奏《喜迎春》
- 唢呐|「公鸡人」吹唢呐逛大街叫卖 咏春传人坐镇广州永庆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