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文章插图
蔡世平,1955年出生,湘阴石塘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编委。19岁当兵新疆,戍边15载。2002年蔡世平致力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旧体词”创作,著名诗评家李元洛著文蔡词是“诗性思维的奇花异卉”。2011年9月7日,中华诗词研究院成立。蔡世平由湖南调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出任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10月以来主持诗词院日常工作。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文章插图
近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诗歌论坛上,吕进、王家新、杨克、晓雪、梁平、蔡世平、敬文东、王军在霍俊明的主持下,就“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新时代创造” 发表各自的看法。论坛上,一级作家、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蔡世平直言:“今天我们一些诗词写作的想像力贫乏,或是想象力退化,应是一个不会有多大争议的事实。”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文章插图
蔡世平认为,现在读诗不能使人提神、振气,皆因想象力缺乏所致。他将原因总结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想象力被‘传统’局限了。古人很重视学问,作诗讲究有‘出处’,要在前人的诗句里、前人的典籍里找得到依据,要让读者知道你的这些个句子是从哪里哪里来的。古人通过这样的写作来提高诗人的学识水平和知识涵养,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后来的诗人把它当成诗词写作的金科玉律,不二法门,这就需要深思了。”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文章插图
在他看来,学问是一代一代人创造出来的,不能创造学问的诗人是平庸的、没有出息的。人云亦云的文学创作还有多少价值呢?
“传统是要被激活的,‘活’着的传统才会对当代创作起作用,也才会获得创作的想象力。”第二个原因在于求“真”求“实”,限制了诗人的想象力。“一些诗词写作者不大明白‘现象’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区别。往往不能透过表层的‘现象’真实,看到事实上的‘艺术’真实。许多时候,‘艺术’是被‘现象’遮蔽了,或者说被‘现象’消解了、降低了。诗人的才华也是被他得意的‘现象’冲淡了。今天的诗词一般化的作品多,有份量,有洞见力、穿透力的作品少,其部分原因也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蔡世平提到的第三个原因,则是“见多识广”,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诗人的想象空间。“人的观念世界是由知识和想象构成的,诗也是由知识和想象构成的,空有想象而没有知识(常识)垫底,是肯定写不好诗的。通常情况下是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但也不尽然。因为‘诗有别才,非关学也’。有些诗人自以为学问大,见多识广,什么事情都能讲出个道道来,久而久之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失去好奇心、吸引力,这时候的知识就会挤占诗人的想象空间,不知不觉诗人的‘惰性’也随之滋生,而想象的‘惰性’恰恰是创作面临的最大敌人。”
此外,随着“文明的时间长了,知识积累得多了,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也多了,诗人往往循规蹈矩,自觉不自觉地让理性占了上风,而诗恰恰是不能太理性的。”蔡世平说,“今天的旧体诗词说理的成分比较多,塞了很多知识、道理在里面,正确当然是绝对的正确了,但就是不能让读者获得阅读快感。创作其实是不能太讲道理的,有时候创作的‘蛮不讲理’,可能就是艺术的‘蛮有道理’。”
 中华诗词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阴石塘人蔡世平:别让“见多识广”挤占了想象空间
文章插图
当然,蔡世平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知识和学问对于诗歌写作来说从来都是重要的。“要知道,古时候的优秀诗人,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他们都占有了当时最好的知识资源,因而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优秀诗篇。我要说的是,今天的诗歌写作者不可以在已有的知识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更不可以被现有的知识局限或者说挤占了诗人的想象空间,而让想象畏长缩在一个狭小的心室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