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唐朝的一名士族女子,我们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姓氏。在我们幼时,就有无数的人告诉我们作为士族,我们家族上百年来,高官显爵的祖先数不胜数,甚至可以傲皇族。
我们士族子女,自幼家学渊源非常深厚,特别是我们女子,日常学习非常繁重。我们需要学的项目很多,除了学习经史,还有一些特殊教程。女工吗?当然不是了,那些绣花什么的我们只要粗浅学习就可以了,绣的好的那是绣娘,难道我们家还养不起几个绣娘吗?我们需要学的是谱学。
谱学,也就是研究谱碟的一种学问。在我们士族内部,婚姻往来频繁,亲眷关系非常复杂。越是一等世家,谱牒就越长,所以谱学非常难学,但又是世家子女的必修课。当然,这种谱学是我们世家所独有的,郡望大姓,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家族独有的菜肴、合香等等,都说三代无贵族,没有上百年的沉淀,哪个家族能有这些东西呢?
一、士族的''宦''
官宦官宦,不当官,怎么可能积累家族能力,又怎么可能出现士族呢?士族是什么,如果祖上没有高官显爵,没有连续几代出现三公这样的高官,怎么可能称得上是一等门阀。
文章插图
最早的门阀士族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做官选官的制度一般都是举秀才、举孝廉等方式,也就是通过推举入仕。当然还有一种,就是自荐然后得到官员的认可,被官员授予自己的属官。当时朝廷任命官员,是只任命最高级的官员的,至于底下的属官是完全由官员自己任命。时间长了,这两种制度下,很多门生故吏为了依附出仕,都仅仅依靠着当时的大官僚,慢慢地也就形成了门阀士族。特别是东汉末年,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比如汝南袁家''四世三公'',本身在士大夫阶层就非常有威望,再加上数不胜数的门生故吏,绝对是朝廷的重臣。
我们士族,是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的,我们的姓氏通常和籍贯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地方,我们家族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家族对这些州郡都是垄断性质的,父死子继。
文章插图
当然,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唯才是举'',选用一些不是出自士族的人,但是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士族的能力和德行标准。而随后朝廷采用的九品中正制,让我们士族真正迎来了春天。也就是天下所有的州郡推选德高望重的人作为中正,负责品评人物,将推举的人分为两层上中下,也就是一共九等,按照等级朝廷授予相应的官职。而品评的标准是什么呢?家世、道德、才能,当然在制度建立的初期,这三者是并重的。但是发展的后期,家世就成了第一位,也就是''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曾经帮助多少名士出任官职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成为了我们士族巩固自己权利的工具。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我们士族门阀最兴盛的时候。铁打的士族,流水的皇帝,无论谁成为了皇帝,都需要士族巩固自己的统治。''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东晋时期琅琊王氏的鼎盛时期,百姓们都认为虽然皇帝是司马氏,但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执掌着国家的所有权利。
文章插图
在南北朝,世家门阀又分成了郡姓、侨姓、吴姓和虏姓。郡姓就指的是名门郡望的那些姓氏,比如山东的崔氏、卢氏、李氏;侨姓就是指的原来是北方望族,但是随着南渡来到了江南地区的大族,比如王氏、谢氏。''旧时王谢堂前燕''里指的就是这两家。吴姓就是原本世居江南的大姓,比如陆氏、顾氏等等。虏姓则是指鲜卑族的大门阀,比如长孙氏、元氏、宇文氏、窦氏。
而哪一任皇帝打了天下,也都离不开士族门阀的支持,比如我现在的大唐,就是在关东陇西的门阀世家的支持下的唐高祖李渊,起兵攻打下来的。而高祖的妻子姓窦,他给儿子李世民取得长孙家的女儿,所以士族和皇族虽然权力对立,但是内部的牵连也是非常多的。
推荐阅读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 有趣的是,科举制虽然严格,但是考官不看名字也能知道是谁的卷子
- 天道好轮回:盛极一时的门阀世族,终究走向没落
-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武帝曹操的“唯才是举”为什么没能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
- 范进是科举制度的“殉道者”?你可知范进中举后,当了多大的官
- 南北朝:门阀士族的衰落,寒门庶族的兴起
- 科举制中的秀才,是什么样的文化水平呢?有怎样的社会地位呢?
- 从经济基础看门阀形成:商业发展下剩余价值决定农民对豪绅的依附
- 书法字画|小字写好了,越看越有味儿
- 寒门士族不通婚,曹魏满朝皆亲戚?为何古人嫁娶这么强调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