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大家好,我们的杰瑞聊说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文章插图
顶部有鼻钮,略微带点弧形,上小下大,中空,器表上铸成多道觚棱,觚棱之间的平面上满满阴刻着铭文……这多像一只小小的覆扣着的铜钟,它却不是铜钟,它叫铜权。那么,权是什么呢,这只权上镌刻的铭文又是什么内容呢?见微知著,现在我们透过这只铜权追溯大秦一统天下恢弘的开场——
 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文章插图
秦两诏铜权拓片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壹两诏铜权昭示着什么权,说通俗点就是秤砣,铜权就是铜秤砣。可能有些小朋友连秤砣都没见过,不奇怪,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都是电子秤了,传统的一杆一秤砣的杆秤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以去问长辈,他们都是用过杆秤的,对沉甸甸硬邦邦的秤砣都不陌生。杆秤不熟悉,天平总知道吧,权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总之,权就是测定重量的普通工具部件。可这只秦两诏铜权却不普通,不但不普通,它称得上史上最权威、最具价值的秤砣。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只铜权自然价值不菲,但我们这里讲的可不仅仅是它的文物价值。且看,这只铜权是中空的,不管是秤砣,还是砝码,一般都是实心的,这只秦代铜权为什么要做成中空的呢?答案是,既要增加表面积以便镌刻足够多的文字,又要保证它作为标准器的重量——秦代一斤。那么,做成空心的就是最聪明的选择,这足见古人的智慧。
 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文章插图
这只秦代的两诏铜权,它的权威体现在镌刻其上的两份诏书,这是秦统一后两任皇帝的诏书,其一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其二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书,这便是秦朝关于度量衡制度著名的“两诏”,两份皇帝诏文说明并强调了一件事:秦统一天下后,对度量衡的统一,此事由丞相李斯提议并执行。秦朝两诏不仅仅镌刻在权上,还被铸在其他的标准器上,如做成铜方版镶嵌在铁权上,或钉在木质容器上,以表明这些器具是中央验准的法定标准器。我们知道,秦统一天下,不只是做到兼并诸侯,疆域的统一,更是书同文、车同轨、货币及度量器的统一。正是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的统一才使这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的统治更加牢固,也使得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具有黏性。
 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文章插图
秦两诏铜权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贰从半斤八两到半斤五两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这只出土于秦安县陇城公社上袁家村的铜权净重250余克,250余克是秦朝一斤的标准重量。我们现在的一斤是500克,由此可见,古代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重量要少一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能举千斤鼎,这么换算下来也就500斤了,再挤掉赞誉项羽英雄气概的夸张水分,差不多接近事实。我们知道,现在的重量单位是十进制:一斤十两,半斤五两。而我们常听在耳边的一句俗语叫半斤八两,意思是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半斤不是五两吗,怎么成八两了。事实上,从秦统一度量衡开始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国人的半斤就是八两。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重量单位要与世界接轨,才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克、千克做单位。又结合我国传统的重量单位是斤、两,所以又对斤和千克做了换算,加进了公斤的概念,1公斤等于1千克,公斤和斤之间采用的是二进制,也就是1公斤等于2斤,而斤和两之间采用的是十进制,即:一斤是十两。半斤八两便成了过时的口头禅。
 颜值|这个秤砣不一般 既有颜值又有文化
文章插图
关于一斤十六两的制定还有一个传说。从秦两诏文中我们知道,统一度量衡的提议者和执行者是秦朝丞相李斯。李斯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后,在制定重量方面却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好,于是,便向秦始皇请示。始皇帝想了很久,却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只觉得重量要求公平最重要,于是御笔批示为“天下公平”,皇帝给出了制定的标准或者说准则,却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数目。李斯一看犯难了,这算什么,打哑谜吗?那重量标准就按字谜来,李斯便把皇帝给出的“天下太平”四个字的笔画数十六画作为标准,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当然,这个故事只是后人的戏说而已,秦人的字是小篆,笔画数可不是现代简化字笔画。事实上,度量衡的统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李斯经过详细的调查之后,方才制定出衡制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的重量单位及换算方式,半斤八两不过是衡制的一个环节而已。古代的权与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