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本文由作家王天祥授权发表
 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文章插图
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油画熟悉康熙皇帝历史的人,几乎没有不熟悉他的《松花江放船歌》的。而来到吉林市,几乎随处可在碑刻上,书刊上,单位的会议室、领导的办公室、个人的书房中,甚至是餐厅的墙壁上,看到康熙的《松花江放船歌》。可见这首诗歌的影响之深。“诗言志,歌永言”是《尚书.虞书.舜典》中的名句,意思是:诗是表达人生志向的,歌则是唱出来的心中语言。在这里,永,是咏的通假字。咏,即抑扬顿挫地念,此处可引申为歌唱。后人干脆就直接说“诗言志,歌抒怀”了。说白了,就是“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歌是用来抒发情怀的”。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逻辑,严格把握着“诗言志,歌抒怀”的原则,来赏析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会不会窥见康熙大帝的别样情怀呢?让我们试赏析之。
 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文章插图
吉林水师营博物馆铜雕★回首细品《松花江放船歌》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康熙歌咏此诗的时代背景。这对于赏析康熙的这首《松花江放船歌》十分必要。时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这一年,是康熙八岁时(康熙元年,1662年)即皇帝位后的第20个年头。这一年,是康熙十四岁时(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后的第14个年头。这一年,是康熙十六岁时(康熙八年,1669年)“智擒鳌拜”夺回朝廷大权后的第13个年头。这一年,是安珠瑚(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建完吉林乌拉后的第8个年头。
 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文章插图
这一年,是康熙利用八年时间(康熙十二年-康熙二十年,1673-1680)“平定三藩”取得完全胜利后的第2个年头。这一年,是康熙发动收复雅克萨之战前(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第3年。地点:吉林乌拉(吉林城,即今吉林市)吉林乌拉,是康熙朝筹建的“扼三省之要冲,为两京之屏障”的东北军事重镇。吉林乌拉,是大清国关东第一个造船基地。吉林乌拉,是大清国第一支关东水上武装力量的驻地。吉林乌拉,是康熙皇帝东巡到达的最东边的地方。★关于《松花江放船歌》的主题分析。康熙的《松花江放船歌》是一种三句一段式长歌,共15句,五个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了一种比较具体的情怀。但五个段落合起来又逻辑紧凑,共享主题。
 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文章插图
吉林北山公园的《松花江放船歌》让我们首先赏析一下诗题“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满语名“松啊察里乌拉”,是满族从女真时代就崇拜的“天河”。而这条天河,又发源于大清的“龙兴福地”长白山,那么,其意义就不是一条普通的自然的松花江了。“放船”,即发动、放开停泊的航船。关键是这个颇具动感的“放”字,是否可以抒发着已经从“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中华大清帝王的康熙的一份操控大清帝国的信心呢?“船”,自然就是航行在“天河”松花江上的大清帝国了。如此来看,“松花江放船歌”,就是澎湃地抒发了年已28岁的康熙皇帝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巩固大清社稷的豪情壮志了。与惯常的诗人遇景生情,有感而发的“风花雪月”无关。
 船歌|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隐藏着他千古一帝的战略情怀
文章插图
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图片★关于《松花江放船歌》赏析。试析第一段: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hú)明。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携万千溪流,越千万山岭,奔流到吉林乌拉(满语:江边的城池,即吉林市),昨夜欣逢春雨,今天便江流澄澈,春涛滚滚了。那江水的浪花,就像堆叠的锦绣绸缎上的褶皱一般,明暗相映,十分美丽。其实,这是表面文章,即自然化的描景状物。如果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松花江则是护佑大清国的天时地利,是福源。而“江水清”,则不独是表面上的江水清澈,而是暗喻“大清”。须知,当年皇太极可是把明朝比喻成似火的“朱明”,故改努尔哈赤立国的“后金”为“清”,连“女真”族也改为汉字左旁都带着三点水的“满洲”族。所以改国号为“清”,就是要“以水灭火”——“以清代明”。如此来想“江水清”,而且在经历了一夜风雨后就“春涛生”——清澈的江水更壮阔了,而且还“浪花叠锦绣縠明”——前景更加美丽了!难道经历了“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后,不是大清国政局的“浪花叠锦绣縠明”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