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70岁店主自学小提琴50年杭州杂货铺传来告别琴声


 铺子|70岁店主自学小提琴50年杭州杂货铺传来告别琴声
文章插图
江熙年演奏中偶然经过一个毫不起眼的杂货铺,然后听到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这一刻,疲惫不堪的你能否得到小小的治愈?在琴声中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很努力,歇一歇,明天也许会更好。
杭州凤凰山脚下就有这么一家被网友称为“解忧杂货铺”的存在。
那里的小提琴声来自于杂货铺的老板,今年70岁,50年前上山下乡的时候自学了小提琴。
昨天,钱报采访人员在热心市民一路指点下,找到了这家不起眼的“宝藏”小店。
铺子没有门牌号,却因琴声而出名
杂货铺在杭州的万松岭路上,说它不起眼,是因为这是个连门牌号都没有的小铺子,估计不到20平方米。
要不是玻璃窗上贴着收款二维码,很容易忽视这确实是一家店铺。说它“宝藏”小店,则是因为老板江熙年心中有光,闲暇时会把这里当成舞台,演奏小提琴。
铺子是2005年开业的,那时候江熙年的妻子从冰箱厂下岗,就在家附近开了这间杂货铺。七八年前退休后,江熙年闲来没事,一边帮着照看店铺,一边重新开始练习拉小提琴。虽然说中间有几十年都没怎么碰小提琴,不过一阵子下来,他的小提琴开始拉得有模有样。
铺子不起眼,但琴声悠扬。时不时有路过的居民和游客,听到后拍些照片和视频,渐渐的,江熙年有些“名气”了。“哎呀,照片都是别人拍的。”江熙年不知道抖音,也不知道小红书,他说,偶尔会有人慕名找来,也会有小朋友需要完成拉小提琴的作业,“我有空肯定会帮他们一起提高的呀。”
如今,好些人成了江熙年的粉丝。
“我每天都过来听一会。”胡大哥是附近路段的环卫工人,特意过来驻足聆听。胡大哥是安徽人,几个月前从一名屠宰场工人成了环卫工,偶然间听到江熙年的琴声,就被吸引了。这个看起来有些“糙”的汉子,说不出太文艺的话,不过从他的表述里,能听出来两个字:治愈。“下班后,把车一停,就进他们家(小铺子)去了。听完两首再回家吃饭。”几个月来,胡大哥看着铺子里的小狗长大,和江熙年成了朋友。坐在塑料凳上,胡大哥捏着一粒粒花生米往嘴里送,仿佛他的眼前,是一场华丽的表演。
年轻时,兄弟姐妹你演奏我伴唱
但是,当胡大哥得知这间铺子即将关门,有些遗憾。“挺可惜的。”他很不舍。
铺子关门的事情其实已经定下来了。一整个上午,江熙年忙着拆除铺子的雨棚。就这两天,铺子要关门了,“租约到期,不想再折腾,也就不再重新找铺面。”其实这个铺子,最近几年生意一般,之所以一直开着,是因为习惯了有个地方练琴。
断断续续的闲聊中,江熙年说起了学琴的经过。
1969年,彼时的江熙年才18岁,作为知青去了黑龙江。一年后回家探亲,江熙年向父亲要了一把小提琴,坐着几天几夜的火车,和小提琴一起到了黑龙江。从1970年在他乡按照书本摸索学习小提琴开始,一直到1978年江熙年回杭州。而这把小提琴其实是他哥哥的,“我哥哥是铁道学院毕业的,他会拉小提琴。”姐姐妹妹们则在唱歌上比较擅长。大概是家里有艺术细胞,年轻的时候,兄弟姐妹们会凑在一起,你演奏我伴唱,一家子好不热闹。
回到杭州后,江熙年兜兜转转,后来去了黄龙饭店,他擅长粤菜中的冷菜,一直做到行政副总厨,后来被“挖”到其它酒店做管理,直到退休前,基本上没有时间练琴。
退休后,江熙年重新拿起了小提琴。
“退休了没什么事,刚好有这个店,也不图挣钱,有个地方练练琴挺好的。”江熙年说。
《我和我的祖国》,大家听得蛮感动
小铺柜台前摆着小提琴的琴盒,旁边是手写的曲谱。
身后的货架上,很多本教材可以看出翻过很多次,文件夹里有各种打印、手写的曲谱,“把五线谱写成简谱,看起来方便一点。”
虚岁已到古稀之年的江熙年,少年时的爱好和梦一直没有停。在大家的邀请下,江熙年又一次站在柜台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