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之篇:喂!说说话?( 四 )
(3)学会处理“娱乐”与思想的关系
最近在看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 , 又常常与我们现在的情况相互对照 , 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和角度 。 一方面 , 我对美国是如何崛起的有了一定收获 , 又看到了“娱乐业时代”对于一个社会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腐坏 。 另一方面 , 从媒介的发展历史 , 我们又能发现 , 传播工具对人的思考产生哪些影响 , 对于反思当今社会的舆论环境颇有借鉴意义 。
回到现在 , 我们的青年在社会上完全没有话语权吗?也不尽然 。 我们常常在电竞、动漫、美食、直播、饭圈等基于“吃喝玩乐”构建的圈子里 , 非常活跃且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 但却在社会公共层面、社会问题和思想表达上一定程度地“失语”了 。 这是以娱乐的多重诱惑 , 取代了精神的丰富思想 , 又何尝不是我们“智识生活”的某种终结 。
在娱乐方面 , 我始终认为是资本通过不断释放我们的欲望 , 一方面收割我们用于思考的自我意志 , 另一方面还在收割着我们的钱袋子 。 对于资本来说 , 这是稳赚不亏的买卖;对我们来说 , 却常常在欲望的餍足之后 , 陷入到自责、迷茫、无助和空虚的状态中 。 这正是因为 , 我们对于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认识不够 , 没有自己清醒的意识和决断力 。
因此 , 我认为 , 我们应该认识到娱乐的某种虚伪本质 , 它带给我们一种“感觉为实”的虚假判断和自我沉湎 , 而本质上却是在一个空虚的内容中包装起来的 。 这并非是说 , 我们要完全地排除娱乐行为 , 任何人也都不可能摆脱娱乐对生活的调剂 。 就好比哪怕胡适非常爱看书 , 也常常摆脱不了“打牌”的诱惑 。 对于现代人的“智识生活” , 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有目的地筛选信息 , 有节制地适当娱乐 , 有规律地深度思考 , 以及有自主地表达观点 。
在最后 , 我想对中国的年轻人说 , 咱都“自我”这么多年了 , 是时候出来溜溜了!不说什么反抗压迫 , 至少在别人要宰我们的时候 , 我们还有勇气、拿得动“刀”!不是吗?
在1919年少年中国筹备会的演讲上 , 胡适先生曾列举了一句荷马的诗“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 , 来阐释“牛津运动”的改革精神 。 百年前 , 胡适先生正是以此为“少年中国”之精神的 。 百年后的今天 , 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后 , 我们依然可以对社会的权力者说:“现在我们又回来了 , 您将看到不同 。 ”
备注:
我不是专门研究学术的 , 也从不希望“求大求全” , 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 , 在做一些自认为有益的思考和自我启发 。 另外 , 我也相信 , 我现在写出来的东西 , 肯定不成熟 , 也肯定有不少的错误 , 但那又怎样呢?
引用和参考资料:
[1]钱理群 , 《钱理群:我与六代青年的交往》;
[2]胡适 , 《容忍与自由》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3]尼尔·波兹曼 , 《娱乐至死》 , 中信出版集团;
互动交流区
预留下两个讨论的话题 , 可写在评论区:
(1)中国青年在现如今的社会失语了吗?
(2)中国青年是否需要重拾话语权 , 并对社会问题进行一定的批判?
推荐阅读:王小波 , 《沉默的大多数》;钱理群 , 《我与六代青年的交往》
推荐阅读
- 朋友|好好说话
- 婆婆让小叔子来我爸公司上班,我笑了笑说话,婆婆让老公和我离婚
- 简单|封面夜读丨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 奋斗|奋斗是苦难中最强大的支点
- 拍友|春雪满空来 触处似花开
- 燕兰|「夜读」街巷小女子
-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十张图告诉你怎样说话别人才爱听
- 面子|做人,真不能放下“面子”
- 这是一篇神奇的文章,看完心情豁然开朗!中老年必看!
- 反向|我是想一出是一出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