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找到光的年轻人( 三 )


大学到了东北 , 寒冷的天气让他很少看到动物 , 直到研究生考到北大 , 才重新有机会延续小时候的乐趣 。 马超本职的科研工作经常是个漫长的过程 , 反复修改测试 , 还需要写代码去算数据 。 每当经历一段高强度的工作 , 或者组会 , 他就特别想到校园里 , 拿着相机拍一拍动物 , 回来再写一写 , 当作生活的一个调剂品 。
2018年博士答辩前夕 , 马超整个人忙到晕头转向 , 每天都在质疑自己怎么没有提前几天准备 。 答辩前一天的夜里12点 , 还在演练 。 在焦虑中 , 他只想赶紧答辩结束 , 到校园里「拍野」(野生动物) 。
答辩结束的第二天 , 他就跑到校园的湖边 。
马超说 , 北大的野生动物总是不怎么怕人 。 这天 , 他偶遇到了一只黄鼠狼 , 于是在旁边一直观察 。 这只黄鼠狼起初在湖边一块固定的岩石上徘徊 , 后来 , 他看到黄鼠狼不远处有一只楼燕 , 才反应过来 。 他猜测 , 黄鼠狼大概是在捕食 。 果然 , 黄鼠狼悄悄潜到楼燕身边 , 在一小段时间的潜伏后 , 迅速上前叼住楼燕 , 完成了一场「猎杀」 。
这样的「好戏」不常遇到 , 他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 写成文章 , 发在今日头条上 。 当作给自己生活的记录 , 也是通过文字去探索工作之外的可能性 。

在文字里找到光的年轻人文章插图
马超在家乡拍到的动物
这种可能性也发生在刘辰的生活中 。 他开了家设计公司 , 工作之外 , 一直对历史感兴趣 。
去年 , 他听了一次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陈悦的讲座 , 陈悦出版过数本北洋史有关的著作 。 坐在台下 , 刘辰满脸钦佩 , 佩服他学问做得扎实 , 能把甲午海战中几点钟做饭 , 士兵的姓氏等所有细节都写进书里 。
从陈悦那里 , 刘辰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 , 比如甲午海战的炮弹 , 全都产自天津 。 他又去翻阅其他文献 , 把和炮弹有关的故事整理写成文章 , 还原当年的真相 。
刘辰开始越来越多地把自己看到的历史知识写成文章 。 文字里 , 他能看到生活的另一面 ,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 。
4
一篇关于中越战争的文章在今日头条上发布后 , 刘辰遇到过几个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战争的老兵 , 他们在自己文章下面的留言区聊了起来 , 说自己当年是哪个部队的 。
原本 , 写历史类的文章只是爱好 , 找到一个生活的出口 , 但看到这些留言后 , 刘辰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 。
今年六月份 , 今日头条举办了一个全国新写作大赛 , 在比赛中 , 刘辰获得了主竞赛单元一等奖 。
获得二等奖的是贝玛和张晟 。
贝玛的获奖作品 , 就是边巴 。 她没想到 , 当初希望被看到的期盼 , 会以这种方式实现 。 她的女儿如今有两岁了 , 但她依然会抽空写作 。 在读完《八二年生的金智英》后 , 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读书笔记 , 发表在今日头条上 。 这篇文章下 , 有许多人留言相似的经历 , 身为女性事业与家庭的无法平衡 , 孕育的焦虑等等 。 每当看到留言的时刻 , 贝玛都觉得自己的孤独感被文字消解了 。
如今 , 张晟已经从编辑做到了SME科技媒体的主编 , 文字成了他的职业 , 不仅可以维持生计 , 也给他带来认可 。 每当看到有读者说 , 看过稿子之后 , 愿意更「走近科学」 , 他都觉得自己可以在文字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 只是 , 偶尔会犯职业病 , 女朋友吐槽一个事 , 他总忍不住想追根溯源地讲道理 , 进而被喝止 , 别废话 。
马超同样欣喜于被认可和看见 , 在今日头条上 , 他和动物的故事越写越长 , 从最初的一千多字 , 到最新一篇文章的九千多字 。 他甚至希望未来自己可以出一本书 。
在这次的获奖名单中 , 还有医疗与生命科学博士李健 , 在他眼里 , 科学有着迷人的逻辑 , 但对大众却遥远陌生 。 他用平实和故事化的文字 , 让更多的人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发展 , 他说 , 「那些可能会改变人类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