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纤维艺术热潮在全球产生了推动式的影响,此后中美两国纤维艺术都取得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以材料为基础、工艺为手段的纤维艺术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与工艺,展现出综合性、多元性与交叉性的艺术面貌。
11月2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共同策划、主办的“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线上展”正式上线。本次展览推出中美两国各20位艺术家、40件具有学科交叉性、材料及技术创新性的作品。在新的科技时代,纤维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并理解自己所采用媒介所含有的各种可能性,注重艺术与生活的广阔关联,探讨其与人类境遇对话的巨大潜能。这场展览,也是一场纤维艺术开启新历史、新叙事、新时代的新起点。
雅昌艺术网特别对话中方策展人岳嵩,请他谈谈本次展览的始末和最有趣的地方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展览策展人之一岳嵩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介绍一下“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 ”的基本情况。
岳嵩:这个展览始于2018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跟美国费城艺术大学联合策划的。美方策展人是美国费城艺术大学的李美京教授。她是一个韩籍的美国教授,研究领域也是纤维艺术,我们共同认为如今的纤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包括新技术和新材料,也有一些跨学科和领域的合作。所以展览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个展览去呈现纤维艺术当下的面貌,同时反应中国和美国两个在全球纤维艺术领域非常有代表性国家的作品。
文章插图
岳嵩,《生态·信息·生长》,2017,750cm *450cm,光导纤维、不锈钢,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雅昌艺术网:两国的纤维艺术发展有怎样的差异?
岳嵩:美国的纤维艺术发展比较早,从上世纪60年代便有纤维艺术热潮,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对纤维艺术的后来者,比如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纤维艺术从70年代开始萌芽,真正崛起时在2000年以后,经历了数十年的铺垫、推广和发展,开始有一些品牌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现在已经是全球纤维艺术发展很重要的交流平台。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都认为中美之间做一个这样的小型的,但是有代表性的展览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我们将展览主题定为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期待古代的手工艺和现代科技能碰撞出火花。
文章插图
林乐成、李广忠、林月红 《光之亭》竹子、金属、LED 线1200cm×600cm×600cm2020 年 9 月
“光之亭”长 12 米,宽 6 米、高 6 米,由 660 根不同尺寸的竹子,6 米长 35 根镀锌管,LED全彩灯、数条光带组成。其造型具象与写意相结合,结构巧妙融合点线面,色光流动由编程设计,色彩渐变,冷暖交织。整件作品展现出老林和他的朋友们对艺术手段融合、驾驭的能力,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提炼与精准表达,并与听涧水面的自然倒影相映生辉,引发无限艺术遐想。
此件大型竹装置艺术品仅有 5 个地支点,却可抗 10 级大风,日常随微风舞动摇曳别具韵味,充分展现了竹材飘逸、劲节的风姿、风骨。
文章插图
艺术家: 王建, 展厅设计:张唯
雅昌艺术网:纤维是一种强调近距离观看和感受的材料,此次为何会将展览移至线上?
岳嵩:的却如此,纤维艺术是个材料的艺术语言,需要近距离观看触摸,但是疫情原因,线下展无法实现。本来转线上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线上虚拟展厅另有其优势。传统纤维艺术展示虽然也讲究与环境的融合与互动,但受制于实体空间结构,还是带着枷锁跳舞。但在虚拟展厅中,可以通过将环境重新设计、打造,反复试验寻找最适合作品的呈现环境,并且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和想象力,比如可以将一件作品放在太空环境中展出等等,对观众而言也将是一种新的体验。
推荐阅读
- 杨国桢“对话”林则徐:从一介寒士到民族英雄
- 山东重特大科技攻关课题研究
- 《资治通鉴》中含金量最高的对话,价值千金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 十堰文物修复者蒋黎波: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的手工匠人
- 每一笔都很梦幻
- 这款“硬钱夹”规格贴近一般的储蓄卡,右上方的水墨屏对话框能够
- 我继承了我父亲与费尔南德兹的友谊
- 看看古代都有哪些黑科技,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今人也未必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