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乌古论隐居地及孙丕扬故居新考( 二 )


据明万历十二年孙丕扬纂《富平县志》云:“道(到)贤镇北,有金镇耀将军乌古论速可墓。”民间俗称“元帅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上述史料推断,明洪武间李氏迁居流曲,家族繁衍兴盛。又因赵老峪始祖坟茔淤于地下,遂卜迁于到贤镇北坡,是为“衣冠冢”。笔者曾实地探访,此处已被砖窑起土夷为深坑。据原到贤乡教育专干张继周老师说,“元帅坟”被挖毁时,他见过当时出土的一把宝剑,别无他物。这印证了此处为“衣冠冢”的推断。到了清乾隆年间,由时任富平知县李世垣撰文,于“元帅坟”前立《金宁武将军乌古论公墓碑记》一通,碑载:“此有金乌古论将军墓也。将军讳速可,尝以宁武节钺镇华原,拜爵司成侯,详《金史》。中统改元,义不就征,占籍于富邑流曲镇,译乌古论汉音从李氏焉,事东里始祖,子孙代有闻人。前辈少参松轩公恕,中丞石叠公宗枢,并云祢也……。”此碑文与顺阳河东《李氏家谱》说法一致,据说均抄录自东李堡将军祠碑。
三、孙丕扬故里在流曲街南头“孙家道”,府邸在孙家道路东“尚院巷”
流曲古城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由陕西巡抚谢共阑、督同知李中用和富平知县胡志夔督建。孙家道位于流曲南城门内,距流曲正街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或许因了孙琼、孙惟谦父子“两世深仁”之故,将孙家道圈入流曲城,才形成了流曲古城北宽南窄,形如倒葫芦。流曲文史专家张继周老师,最近撰文《明吏部尚书孙丕扬府邸小考》,笔者完全同意张老师的考证结论。文中说:孙家道村中间有东西相对的两条巷道,西巷谓之老院巷,即老宅院巷;东巷谓之尚院巷,即尚书宅院巷。两巷口一路之隔,各建有一门两柱双檐悬山顶式牌楼。道西“老院巷”牌楼,嵌额篆刻“两世深仁”四字。“两世”是指原任泸州草场大使孙琼(丕扬祖父)、原任宝坻县知县孙惟谦(丕扬父);“深仁”是对二位先贤一生功德的肯定和褒奖,这里无疑是孙丕扬先祖的世居地,且为孙丕扬出生的老屋。道东“尚院巷”牌楼,嵌额篆刻“百僚总宪”四字,似应创建于孙丕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上半年之间。另外在孙家道路当间,还有一座“四柱三门”跨街牌楼,嵌额篆刻“三朝元老”,此牌楼的创建时间似应在孙丕扬晚年。根据“百僚总宪”牌楼的所在方位,可知孙丕扬府邸在道东,因系尚书大人的居住地,故民间俗称“尚院巷”。遗憾的是尚书府邸毁于明末,其形制及规模无从可考。
笔者先前把孙家道与孙家堡误认为是同一个堡子。实际上孙家道在大路两旁,而流曲街南头孙家堡在孙家道西,为清代所建,城额曰“宗城堡”。本文特予以更正本源,并向读者致歉。
四、明代吏部尚书孙丕扬与乌古论后裔李氏的关系
读者或有疑问,乌古论速可是金代镇华原将军,孙丕扬是明万历朝吏部尚书,二者相距400余年,本文为何相提并论?这是因了孙丕扬是乌古论后裔李氏的外孙之故。
稽考有关史书及碑文知悉,乌古论速可将军后裔第七世孙贵州左参议李恕,是孙丕扬的外曾祖父;李恕妻宋氏是孙丕扬奶奶宋氏的远房堂姑姑;孙丕扬的母亲李氏是李恕次子李宗桂的女儿。李恕长子李宗桥婚配孙门之女。李恕三子李宗枢官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其侄外孙孙丕扬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官拜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二位先贤在任均刚正不阿,政绩斐然,名载史册。且皆为文坛巨匠,著述颇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