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数千年前文明的见证!聊城茌平出土的57件文物“回家”了

12月1日,聊城市茌平区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宝贝”,它们是茌平教场铺遗址出土的57件文物,主要是甗(yǎn)、鼎、罐等代表性陶器文物。

 文物|数千年前文明的见证!聊城茌平出土的57件文物“回家”了
文章插图
文物|数千年前文明的见证!聊城茌平出土的57件文物“回家”了】1994年被发现的茌平教场铺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科院对教场铺遗址先后进行4次发掘,出土了大批陶、石、骨、蚌质地的文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较强的观赏和教化功能。

 文物|数千年前文明的见证!聊城茌平出土的57件文物“回家”了
文章插图
因研究的需要以及保存条件的要求,教场铺遗址出土文物大部分存放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为发挥文物的教化功能,今年5月份以来,茌平区多次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汇报、沟通,最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同意将部分文物以借展的形式划拨至茌平区文保中心进行研究、展出。

 文物|数千年前文明的见证!聊城茌平出土的57件文物“回家”了
文章插图
据了解,茌平历史悠久,是黄河流域古文明发源地之一。教场铺位于乐平铺镇,因孟尝君曾练兵于此,故名教场铺。教场铺遗址属古济水流域,是当时华夏和东夷族交汇处,传说中的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逐鹿中原时曾经在这一带活动。考古发现,教场铺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17万多平方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一处等级、规格较高的中心性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五千年文明探源地之一。
教场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精美的磨光蛋壳黑陶杯等陶质礼器,有带有明显符号痕迹的卜骨,有到目前为止龙山文化带出土的最大的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也充分证明了古茌平在四千至五千年前是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繁华之地、中心性城市。
让“沉睡”的“国宝”活起来!以教场铺文物“回家”为契机,茌平区文旅局和文保中心将加快展厅维修、文物布陈进度,让茌平区博物馆文物展厅尽快具备开放条件,为当地群众奉上一份文物和文化盛宴。
责编:刘晓蒙
【来源:文旅中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