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疼了会躲!这个植入“迷你大脑”的AI机器人,可感知疼痛,还能自我愈合
人类为什么会产生痛觉?
没错 , 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 。 和触觉、温度等感觉一样 , 我们对疼痛非常敏感 , 当受到外界“轻微”刺激时 , 体内的神经元产生相应的信号 , 并传输至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 , 让我们产生痛感 。
借助这一反应机制 , 如果给机器人植入一个“大脑” , 是否也可以让它感知疼痛?
对于这个疑问 , 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肯定回答 。 最近 , 他们通过一种启发大脑的方法 , 为机器人开发了一个“迷你大脑” , 可以让它敏感地识别“疼痛” 。
文章插图
不过 , 光是识别疼痛还不够 。
就像我们的手指不小心划破一个口子 , 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来处理一样 。 机器人“受伤”后 , 也需要进行“自我修复” 。
而这项功能同样被NTU团队的最新研究攻破了 , 他们所研发的“迷你大脑” , 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感知外界施加的“疼痛 , 并修复轻微损伤 , 不需要人工干预 。
“碰疼了”会躲的机器人人类感受到疼痛的第一反应是躲避 , 机器人也一样 。
在展示Demo中 , 研究人员“捏”了一下机器人的触角 , 机器人立即采取了躲避措施 , 说明它感知到了外界的刺激 。
文章插图
这一反应是如何实现的呢?
如果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刺激 , 首先它需要一层覆盖全身的“皮肤” , 而这个皮肤就是传感器系统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传感器并不处理信息 , 这意味它需要依靠外界的辅助设备来充当“神经元” 。 在现有研究中 , 通常是将传感器信号 , 发送到外界一个大型的中央处理器上集中处理 。
而这种方法也带来了不限复杂、延迟低、维护难等问题 。
为此 , 研究人员研发研制了一种忆阻晶体管 , 它是一种“类脑”电子设备 , 能够对信息进行记忆和处理 。 他们将这种忆阻晶体管内置于卫星阈值调整接收器( Satellite Threshold Adjusting Receptors , STARs)中 , 并提出了将其与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 。
文章插图
STARs接收器对伤害性信号的处理过程
在传感器节点的网络中 , 这些多个较小的、功能较弱的处理单元与传感器节点相连接 , 通过对信息的实时处理 , 降低了布线复杂性 , 同时提高了容错率和延时问题 。
而这些处理单元就像分布在机器人皮肤上的“迷你大脑” 。 研究人员介绍称 ,
相比于传统集中式的处理方法 , 这种分散式系统使机器人的布线数量和响应时间减少了5到10倍 。
文章插图
在分布式系统中 , 每个处理单元通过传感器元件来处理压力信号 , STARs负责接收局部伤害或疼痛信号 , 而SWARM负责建立多重信号与突触神经元(Satellite Spiking Neurons , SSNs)之间建立关联 。
其中 , SWARM是一种卫星重量调节电阻存储器(Satellite Weight Adjusting Resistive Memories) , 主要用来模拟生物突触信号 。
当检测到与有害刺激相关的纹理时 , SWARM会调制神经元的放电速率 , 并触发“躲避”反应 , 避免潜在的身体伤害 。
文章插图
“受伤”机器人的自我修复机制更重要的 , 这款机器人模仿了人类生物系统的工作方式 , 可以像人类皮肤被割伤后自行愈合一样 , 完成自我修复 。
在Demo中 , 研究人员拔掉了机器人的电极线来代表受到的外界损伤 。
推荐阅读
- 富士康 拜腾再续“前缘”,原来是因为这个
- 拜拜扫描仪!微信打开这个功能,文档表格扫一扫秒变电子档
- 担心手机丢失,被盗刷?所有手机请马上开启这个功能
- 华为EMUI11又迎来重磅更新,这个活动开展,花粉福利又升级
- 路由器|路由器要定时按这个键,很多人不懂,难怪网速又慢又卡
- 快递员工也能当“教授”?上海的这个“首位”有重要示范意义
- 开会再也不用手写,微信打开这个设置,会议纪要一键生成
- 微信好友早将你删除、拉黑,而你却不自知?这个功能可显示黑名单
- 拒绝玄学!台湾这个音响用的DC电源重组器试完后我想买十个
- 2000元预算的最佳选择iQOO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