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罗泾十字挑花技艺应用到制作卡套上,不仅符合技艺本身写意的形态,也打破了技艺只用于土布的束缚,重新与人们的生活美学相伴,这样的设计简约却不简单。
其实,与节气对应的每一门手工非遗课程都有设计和文化的巧思。立冬“微寒花开”,用上海绒绣绣制一个“玉兰花开”绒绣小摆件,体验浓浓上海味道;冬至“萌犬启蛰”,加入河南周口泥泥狗的制作,热闹呆萌,一扫寒冬阴霾;小寒“梅花傲雪”,在浅尝一番晾晒、淌洗、卷布、碾布工艺后,用蓝印花布制作一枚戒指,身居都市,足不出户也可指尖赏梅。
文章插图
立冬 微寒花开 玉兰花开绒绣小摆件制作课程
文章插图
冬至“萌犬启蛰”河南周口泥泥狗制作课程
文章插图
小寒 梅花傲雪 蓝印花布首饰制作课程
看似是让非遗“降维”的一系列设计操作,却以其独特的构思,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有识之士的思考。
从“庙堂”到大众
非遗再造成就都市美学
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章莉莉的话来说:“中国传统手工艺根据应用对象,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来自民间的,一种是来自宫廷的。民间手工艺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宫廷手工艺极尽奢华,一般用于礼仪和祭祀等。这两种传统手工艺进入当代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
作为手造博览会主办方之一,PACC一直致力于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再造非遗,让非遗重新回归市场,让人们重新消费非遗。这也是多年来,章莉莉他们一手牵着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一手牵着设计师,担当非遗与现代设计之间的“红娘”。
让非遗走入现代设计的“庙堂”,章莉莉他们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比如,用缂丝技艺做具有现代审美新时尚的服饰作品,他们组成了一个策划研发团队,在深度解析提炼苏州王氏缂丝第六代传承人王建江“一寸缂丝一寸金”技艺元素的同时,邀请配饰设计师打造缂丝鞋子和手包,邀请海派旗袍设计师来缂丝礼服。中西合璧的设计,在国内外高定时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而在音乐剧《白蛇惊变》中,章莉莉他们用苗银锻造技艺制作发饰,以蜀绣、乱针绣、顾绣、缂丝造就素紫纱袍,非遗技艺与剧情和舞台无缝衔接,舞台上别具一格的“古典新美学”风格让人拍手叫绝。
“中国之美都藏在这些传统手工艺里面,非遗是当代设计的加油站。”不同于庙堂的展示,章莉莉也清楚地意识到,让大众感知、认知非遗美学,则需要另一种方式。在之前的几届上海设计周主展上,章莉莉和她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用以东阳竹编为元素,打造公共艺术装置《竹编万花筒》,围绕鸟的图形和故事,叙述中国染织绣非遗技艺之美,锻造公共艺术装置《百鸟林》,都成为展览上观众必到的网红自拍打卡地。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不只是在展陈的设计方式上,如今也落在了公众参与的非遗美育体验课程中,练就了新的都市美学。章莉莉坦言:“在与节气结合的时候,我们也深度研究了这些手艺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民俗文化,突出设计再造的体验感。”
实用的日常美学
让非遗创新扎根生活
从T台到展台,从仅供打卡的展厅到大众的指尖,从高端定制的融合创新到DIY日常手工用品的创意设计,非遗再造看似是在不断“降维”,实则在一步步进阶,就像种子一样,逐渐在人们的身边生根发芽。
从之前单纯由机构介入、设计师扶持,到如今以美育设计引领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的热情,正如章莉莉他们所期盼的那样,经过现代设计再造的非遗,已经有了被日常生活高频消费的可能,就像那些手艺诞生之初一样。
推荐阅读
- 创意海产品包装设计,好像能闻到咸咸的海风
- 创意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广东举办首届警察形象创意作品展 港澳展区亮眼
- 【非遗五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节目预告】让昆曲回归松江让非遗绽放光彩
- 向阳生长--陀乐乐团的非遗世界音乐之路
- 剪红纸,迎新春,天元中学举办非遗剪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