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一根竹篾经过指尖的几度翻飞变成可爱的动物,简单的剪裁缝制后海浪图案的土布小手包初具雏形,发挥图形排列的想象力、蘸上各种天然植物和矿物染料就能拓印出新疆风情纸质文创……完成这些和带着非遗印记的手工作品操作,不需要经过非遗匠人的“千锤百炼”,零基础的市民也能够完成。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雨水天露 土布海浪小手包制作课程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这是最近人们在2020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看到的场景。在非遗工匠、设计师、文创人的共同努力下,需要多年练就的非遗绝技变成了全年龄段的大众体验课程。尽管持续三天的博览会已落下帷幕,但博览会上一家老小围着小桌,一番敲打拨弄,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玩得不亦乐乎的热闹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非遗作为美育“神器”走进市民日常生活的侧证。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国际手造博览会场景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国际手造博览会场景
其中,最为引入注目的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课程体系。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名录的二十四节气,整合中国50项传统工艺和民俗活动的美育课程,不仅成就了本届手造博览会的最大亮点,也堪称近年来非遗再造领域的一大创举。
好的设计可以帮助不同的传统手工艺进入现代生活,而如何用设计、创意为非遗做“减法”,让它们成为公众也能参与的日常美育体验项目,则成为本届手造博览会留给致力于非遗传承创新的设计师、文创人的新命题。
二十四节气为媒
用创意为非遗“做减法”
春夏秋冬,时空流转,四季轮回,节气,是中国人认知宇宙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二十四节气的非遗美育课程之所以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不仅在于其与手工艺深度融合、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更在于其背后的精心设计。
比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竹编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设计师曾对其进行过各种现代化再造。比如,“上下”的设计师将其与茶具结合,让竹编成为茶具细密的“外衣”,为坚硬的瓷器增添几分韧性的质地和柔软的触感;有的设计师也将竹编融入珠宝设计,以独特的竹编纹理配合时尚的色彩,为珠宝饰品带去不同凡响的雅致感。
而落到公众参与的层面,课程设计者有意将高难度的精细竹编降了一个“维度”。想象一下,在初秋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的白露时节,编织一个竹编球,连上串珠,辅以小微灯光,做成独特的流光挂件,陪伴身边,寒生露凝时分心中总能感觉温暖。这是双手和光传递的温度。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白露 一世长安 竹编流光挂件制作课程
再比如,大雪之际,让人们用十字挑花的针法,在卡套上绣制一朵美丽的“雪花”,也是应景怡情之作。而罗泾十字挑花技艺也用这种“简易版”的方式,重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哺育|创意非遗哺育大众美育
文章插图
大雪雪绒花飘 罗泾十字挑花卡套制作课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这种诞生于上海宝山区的传统工艺,原是当地妇女在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上进行挑花绣的手艺,追求抽象的形似,强调整体的韵味,构图朴实,线条简洁,寥寥数笔,就将描绘对象的本质刻画得十分清晰。虽然听上去简单,但罗泾十字挑花却有“独立纹样”几十种,还有着约定俗成的规范。随着土布淡出人们的生活,与之伴生的罗泾十字挑花也曾面临濒临失传的窘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