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句旬,都浸透着诗人的血和泪,迸发出对当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种不合理黑暗社会的控诉。所以,诗句感人至深,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而且诗句凝练警拔,表现力强,意象鲜明,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云蜃色"、"向昏黑"、"娇儿恶卧"、"床头屋漏"、"雨脚如麻"、"长夜沾湿"等,都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长夜沾湿,何由彻",采用质问句,如泣如诉,充分表现诗人的不平及其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
文章插图
"安得广厦"以下五句,是采用抒情笔法,寓叙事于抒情之中,在抒发情感中陈述美好的理想。诗人从自已"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处境,推想到"天下寒士"的困境,于是,他便联想翩翩。他盼望能够得到"广厦千万间",来护庇"天下寒士",使他们都能得到温饱,生活欢乐过着,"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生活。
即使自己的房屋独破受冻而死,也感到满足。这正是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精神所在。尽管,杜甫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这种博大仁爱的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后代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结尾一段,在构思上虽与前两段一脉相承,但其用意精深,"语尤雄健,笔力尤破余地"(《读杜诗说》),而且字里行间,激荡着一股不可遏止的不平之气。它犹如万丈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端,思想境界达到高峰,抒发情感亦达到最高潮。诗人以他那高大的形象,博大的胸怀,长短结合的灵活句式,铿锵有力地终结全诗,给亿万人民永远留下回震大地的美妙乐章。
文章插图
关于对"寒士"的理解问题,再作一点简要的分析。从杜甫,同情人民疾苦的总的思想来看,认为杜甫这首诗中所谓的"寒士",亦是指生活艰苦的"寒人",这样理解,一般说来,也未尝不可。但就这首诗具体所说"寒士"而言,他还是指贫穷书生(即知识分子)而言,而不是指的一般"寒人"。
杜甫自己就是个贫穷的知识分子,杜甫经常过着贫困不得温饱的生活。他曾非常气愤地说:"纹祷不饿死,偶冠多误身。"意谓贵族子弟,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是不会饿死的;而书生们穷困潦倒,却毫无前途。从他切身的生活感受而言,他同情贫困书生的疾苦,那是很自然的事。杜甫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所以他能写出"穷年忧黎元","一洗苍生忧"等富有人民性的诗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杜甫同情贫穷知识分子的思想,正是他同情广大人民疾苦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总之,这首词是杜甫对贫穷人民尤其是贫穷书生的同情,并不单指他茅草屋的屋顶被风吹落的这件事。
推荐阅读
- 语法解析:~から見ると/~かわりに
- 名将施琅为何宁弃侯爵而求花翎,浅谈清代花翎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浅谈丁建华舞台朗诵中的饱满
- 李白:传统道德的反叛者,解析李白为何任侠,第4个原因让人心疼
- 楚汉|解析东汉战争:江北大乱局!江东政局不稳,益州复起叛乱
- 诗词歌赋|浅谈‘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 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