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惠彬
文章插图
“化龙池”曾是德州城的历史古迹。据民国《德县志》记载:“繁露堂,在今县政府即旧督粮道署东园内,化龙池北。”据此可知,它是一个在名叫“澄碧园”的园林内,由人工挖掘的水池。德州城解放后,该池被填平后成了民居区。就这么个“小海子”,在德州的历史上,却大有名气。
关于化龙池的得名,据民国《德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秋七月十有八日,蒙阴暑郁,及巳而雨,午转甚,雷声大震。俄而,候卒匍匐来告曰:‘某薙(收割的意思)黍走雨亭中,忽池中起火光,水尽赤,有龙跃于桥下,云雾从之,往西南去,顿失其所。’余急往视之,波光犹荡漾未定。次日,高东庄方为斋饮,余告故。高君曰:‘奇哉!’因名其池为‘化龙池’而记之。时嘉靖四年乙酉也。”
另有传说:书院旁的小旅馆里住着个官员,见书生孙伏伽在院门外看书,就随口说了一句上联“绿柳蓝天平川地”,孙伏伽随口答“长河北斗如斯夫”。
此官员的上联是在称颂“柳绿天蓝”的同时,隐含着“此地无高山胜景,不会出杰出人才”之意;而孙伏伽却含蓄地驳斥道:“你没有看见长河里影衬着北斗星吗?这里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当夜该官员梦见,一个火球从天而落,沉入门前的池塘中,随后化作一条金龙腾空而去。他心里说:此子必成大气也。等这位官员回到长安时,孙伏伽已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皇帝正要派到外地去任州剌史。这个官员赶紧上朝面圣,当面要求把他留下来当大理寺正卿。
原来,该官员是专门去私访、考察人才的魏征。后来孙伏伽成了贞观时期的名臣,美名传遍乡里。
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就把这个池塘,命名为“化龙池”。
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著名诗人宋弼在他的《化龙池记》中说:“考之州志,督粮署旧为户部分司,有园亭林木之盛,其中有池,池上有桥。明嘉靖乙酉(1525年)秋,龙出桥下,赤光烛天,云雾蒸涌,久而不散。人以为祥池,因名焉。”
他又说,虽然龙的传说不可信,但“前人感事命名,亦有美意,不可泯没也。”既然它因传说故事而著名了,如今它废弃了,应把它重新利用好。
据相关史料记载,德州的“澄碧园”坐落在今德州市检察院内东侧,由明督粮使者汪公修建,占地约2666平方米,平面呈狭长性,南北长而东西较窄,布局独运匠心,别具一格。老槐垂柳、苍郁松柏、丛丛翠竹,浓郁绿色掩映着后园景色,使游人产生空间幽邃、深莫能测之感。顺西长廊北行,可见碧波荡漾的荷花池。荷花池池水曲折逶迤,因有龙的传说故俗称“化龙池”。荷花池不大,但池水曲折逶迤,可扁舟观鱼跃,小桥上可踟蹰闻蝉声之鸣,可垂钓消夏或披襟静坐于秋色之中。荷花池中有一古朴典雅,四面环水的亭子,名曰伊亭。亭子边有极尽空间转换之胜,斜阳时可见雁塔之影。此美景引人入胜,让人兴味无穷。
澄碧园地处德州城的东南角,它与威严壮观的城墙融为一体,城墙的东南角上的“雁塔”与“澄碧园”遥相呼应,为其增添了光彩。那真是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文章插图
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 化龙池|德州“化龙池”的传说
推荐阅读
- 德州新编现代京剧《追梦》聚焦乡村振兴
- 锁龙井的传说真的是个笑话吗?如今来看,证明古人太智慧
- 民间传说中,为什么神仙和凡人不能相恋原因很简单
- 神话传说中,神兽凤凰与朱雀原来是如此关系,难怪世人会搞混!
- 中国的龙和麒麟,以及西方的龙,哪个传说中的动物更有可能存在?
- 5本架空历史文,主角创造出通天帝国,给世间留下了一段神秘传说!
-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烛龙是否真的存在?《山海经》这样记载
- 和辛芷蕾一起走进傩仪的神奇传说|国风特别专辑终篇《巫风傩仪》
- 关于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
- 东北满洲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