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文章插图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文章插图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治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十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雷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文选》卷五六 班固《封燕然山铭》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文章插图
永元元年秋七月,大汉王朝的长舅、车骑将军窦宪,……与执金吾耿秉,到任后巡察边防,在朔方训练军队。队伍迅猛如雄鹰疾飞,战士强悍如螭虎奔驰。于是整备各军,以及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诸侯王君长的军队,总共十万勇猛的骑兵。大型战车、轻车、兵车等分四路开进,车声雷鸣,遮蔽大路,总计一万三千余辆。……对上而言,(这次军事行动)可以纾解高祖、文帝被匈奴侵侮的旧恨,使祖宗的神灵感到光荣;对下而言,可以巩固以后的国基,开疆拓土,振奋汉朝的声威。这可谓是用一次的辛劳换来长久的闲逸,用暂时的费力换来永久的安宁。于是我们登山祭天,刻石记功,以昭示、铭刻大汉的威德。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
文章插图
本文即著名的“燕然勒铭”。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领汉军以及南匈奴、东胡、西羌等联军征伐北匈奴,在稽落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与北匈奴主力决战,取得大胜,然后继续进军,至私渠比鞮海(今俄蒙边界的乌布苏诺尔湖),再获大胜,此次征伐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窦宪等登上燕然山(也在杭爱山),在去塞三千里之遥的地方,勒石刻功,由班固撰写铭文,以颂扬窦宪功业,彰显大汉声威。
本年,班固57岁,他名垂青史的《汉书》早已完成,他也因此赢得了盛世文名。作为一介文人,能参与到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之中,并用自己的笔来铭记这个活动,无论如何,都应是班固最为得意和辉煌的时刻。因此,他用自豪的笔触、昂扬的词调和典雅精炼的语言,来渲染和记述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瀚海|清风典历|瀚海雄风】班固先赞扬统帅窦宪和耿秉,接着颂美将校与战士,他们如鹰之扬、如虎之奔,他还铺写各类战车,车声雷鸣,声势浩大。中间描写汉匈接战以及汉军的大胜,文末点明了本次大胜的重要意义,那就是“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既要为汉皇室雪耻,也要借此以恢弘疆土,安定国基,振奋国威。
铭文的关键在叙事的精准和风格的庄重典雅,对于班固这样的文豪而言,这是毫不费力的,又因为本次勒石的目的是显扬功业和汉帝国的赫赫声威,于是,班固多用场面宏大、语调铿锵、语感色彩浓烈的字词,如“凌高岗”“绝大漠”“跨安侯”“乘燕然”“玄甲耀日”“星流彗扫”等。
除文章学意义之外,本文还是具有重大见证意义的历史文献。在今存勒石记功碑文里面,《封燕然山铭》是最早的。《封燕然山铭》标志着延续200年的汉匈战争终于划上了句号,这场生灵涂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以汉帝国的完胜而似乎体面地收了场。终止和远离战争,无论如何都值得肯定。《封燕然山铭》虽然仅仅是一篇文字,但它对于鼓舞中华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向心力,也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何况,在漫长的文学史中,“燕然勒铭”已经成了文人心中神圣的向往,成了鼓励士子积极追求、建功立业的经典文学意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