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丨造车“三傻”大闹华尔街,新势力还是新泡沫?

2020年 , “特斯拉+中国制造”引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 受供需双增的提振 , 特斯拉营收和利润预期大幅上升 , 带动股价在年内上涨近6倍 。
在特斯拉外溢效应的带动下 ,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的造车新势力 , 年内股价均迎来飙涨 。 截至11月28日 , 蔚来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243% , 小鹏汽车上涨328% , 理想汽车上涨243% 。
图1:造车新势力股价表现
氪金丨造车“三傻”大闹华尔街,新势力还是新泡沫?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wind , 36氪整理
股价大涨背后 , 伴随着造车新势力估值水平的提升 。 截至11月末 , 特斯拉市值达到5552亿美元 , 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股;蔚来+理想+小鹏的总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比上汽、长城、吉利、广汽等一众国内传统车企合计市值还高 。
面对这样的场景 , 我们不禁要问 , 造车新势力是否已经存在估值泡沫?这样的狂欢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以史为鉴看估值泡沫1994年浏览器、万维网等新事物的出现 , 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 全球为即将到来的互联网科技革命而疯狂 , 凭借着“新概念+成长预期+新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 一场“世纪泡沫”在酝酿中 。
1995年初至2000年3月 , 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的纳斯达克指数从743点上涨到了5132点 , 短短5年 , 上涨了6倍有余 , 市值一度达到6.7万亿美元 , 占当年美国名义GDP的65% 。
面对互联网的狂欢 , 华尔街的分析师开始寻求新的估值方法以支持互联网的上涨 。 抱着 “新事物无法被旧模型衡量”的想法 , “盈利能力”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 “烧钱换增长”、“眼球”、“PV”等概念一度被运用到互联网估值之中 。
在新估值模型的加持下 , 2000年 , 纳斯达克市盈率达到了200倍 , 互联网巨头思科的PE 达到 148 倍 , Oracle 153 , 高通 167 , 均创下了近30年的历史高点 。
图2:1995年至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表现
氪金丨造车“三傻”大闹华尔街,新势力还是新泡沫?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wind , 36氪整理
在巅峰的1998-2000年 , 只要是公司名字中有前缀“e”或后缀“.com”的公司 , 都会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 。
Pet.com 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案例 。 pet 是一家宠物用品的在线销售商 , 它为用户提供免费的运送服务 , 高昂的运输成本 , 使Pet的亏损与日俱增 , 盈利能力存疑 。 但在“.com”概念的吹捧下 , Pet仍然受到资金的追逐 , 在 1999 年 12 月前的四轮融资中 , 该网站总融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 ,2000年 3 月 , IPO首日涨幅达到了 27% 。
但缺乏业绩支撑的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 。 2000年《巴伦周刊》上的一篇《Burning Up》彻底撕掉了互联网公司的神秘面纱 。
【氪金丨造车“三傻”大闹华尔街,新势力还是新泡沫?】这篇基于207家互联网公司的报告指出 , 71%的互联网公司利润为负 , 51家公司的现金将在12个月用完 ,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在尽其所能的套现 , 无钱可烧也无钱可赚的互联网公司即将跌落神坛 。
报道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 华尔街重拾传统估值模型来甄别互联网公司 。 所有人开始疯狂抛售互联网股票 , 在挤兑浪潮下 , 纳斯达克指数跌到2002年10月的1108点 , 下跌幅度接近80% , 市值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 , 市盈率降至不足100倍 。
图3: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走势
氪金丨造车“三傻”大闹华尔街,新势力还是新泡沫?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wind , 36氪整理
而前期受资本追捧的 Pet.com 在 2000 年 11 月 7 日宣布破产 , 成为第一家倒闭的上市网站公司 。 此后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在巨额亏损后破产 , 到2002年底 , 在1995-2000年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 , 留存率不足5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