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

无论是管理企业 , 还是治理国家 , 人才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的营养 , 不失为现代企业管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 , 历时近三百年 , 唐前期由于统治集团十分重视人才战略 , 连续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大发展的高峰期 , 唐代关于人才管理的经验历经千年依然闪光 。
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选拔人才的智慧
1.从思想上重视人才的选拔
唐代统治者把人才选拔当做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来抓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 唐太宗对左右仆射(仆射的职务相当于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 , 当助朕忧劳 , 广开耳目 , 求访贤哲 。比闻公等听受辞讼 , 日有数百 。此则读符牒不暇 , 安能助朕求贤哉?”太宗认为 , 宰相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协助皇帝选拔人才 , 而不应过多陷于具体事务 。于是 , 唐太宗下诏命令尚书省(唐代中央三省之一 , 为最高行政首脑机关) , 琐碎小事都交付左右丞处理 , 重大疑难事物才禀报仆射 , 把房、杜二人从繁忙的事物里解脱出来 , 重点考虑如何帮助国家选拔人才的问题 。
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太宗)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批人才为其服务 , 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 , 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 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 , 加强对人才管理工作的领导 , 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资源保障 。
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房玄龄)
2.把道德标准作为人才的重要标杆
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道德品质的好坏是唐代君主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 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 , 惟取其言词刀笔 , 不悉其景行 。数年之后 , 恶迹始彰 , 虽加刑戮 , 而百姓已受其弊 。如何可获善人?”杜如晦回答:“两汉取人 , 皆行著乡闾 , 州郡贡之 , 然后入用 , 故当时号为多士 。铨简之理 , 实所未精 , 所以不能得才 。”唐太宗发现了吏部选人只重文笔口才 , 而忽视德行的弊端 , 于是采纳了杜如晦的建议 , 依照汉代选拔官吏的办法 , 希望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 。贞观六年 , 唐太宗与名臣魏征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 太宗说:“用得正人 , 为善者皆劝 , 误用恶人 , 不善者竟进 。”魏征对曰:“今欲求人 , 必须审访其行 。若知其善 , 然后用之 , 误用恶人 , 假令强干 , 为害极多 。太平之时 , 必须才行俱兼 , 始可任用 。”可见 , 他们意识到即使能力再强的人 , 如果品行不好 , 那造成的祸害可能远远超过他的成绩 , 所以“德”成为超过“才”的首要人才选拔标准 。
隋唐|向唐代人学习管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杜如晦)
企业在选拔招聘人员时 , 不能只看学历、毕业的院校、曾经取得的业绩 , 而要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考察 。对新录用的员工 , 要想方设法从多渠道了解其品行情况 。对于老员工 , 不论其在何种重要岗位 , 只要发现道德品行有问题 , 要痛下决心 , 即使有断臂之痛 , 也不能姑息养奸 。


推荐阅读